人总是爱幻想的,并将没有实现的称之为梦。我的梦,一直很清晰,我以为。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在经历了二十一个寒暑后,变成了现实。我却不满足于现实,总觉得我的梦还没有完美实现。因为我的样子还不是我梦想中的样子。
常常,我会感到迷茫。成功了迷茫,失败了迷茫,努力了还迷茫。我想和学生处好关系,但是这在课堂上并不利于纪律管理;我对孩子们要求严格,然而会有家长说孩子太辛苦了,老师您别让他有负担;我想利落地处理好学校的所有安排,可是总有家长是你无论如何都联系不上的;我还想让自己重视对孩子们素养的培育,不过个别学生的考试成绩总让我自我怀疑。
有人说,迷茫是因为自己的实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诚然我的能力还不够强,可是能力够强了,就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了吗?
王栋生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让我不再迷茫。
首先,教师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书里的不少内容是针对老师这个群体而言的,但是教师面对的却是各具特色的个体,所以想让学生具有某些品质,教师必须要给出很好的示范。在这个信息获取如此便捷的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独立人格,具有职业精神,具有怀疑精神。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要会主动学习,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是一个自信自立的人。
王栋生老师在书中说自己读了不少书,而且都是有笔记的。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科切托夫的《叶尔绍夫兄弟》、陶菊隐先生的《六君子传》等许多小说,他都反复琢磨品味,很多细节甚至可以完整的口述出来。相较于他,我深深觉得自己所谓的“主动学习”都浮于表面。书看了,笔记做了,却没有反复琢磨,仅仅是吸收了而已,缺乏自我消化。
书读得多了,还得仔细琢磨,把书读透。作者说了什么很好懂,可是作者为什么说,而我又是怎么想呢?这样来回的追问,人的怀疑精神就出来了。私以为,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其他人不一样是不要紧的,毕竟每个人经历和分析角度不同,只要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就可以。这样想来,自己能做到,有了能力,自然才有资格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意识。
其次,教育无小事,但也要有的放矢。我经常觉得自己在班级教育上太细致了,甚至会因为过度担心而焦虑地睡不着。还好,王栋生老师在书中多次强调,教育无小事。不过,他还说了,“任何事,管得太具体,就会弄得毫无希望”。书里说有个“先进”教师在一年中对班里某位有思想问题的学生“家访达120次”。须知,对有思想问题需要帮助的学生,必须弄清他的问题是什么性质,教师有没有能力解决,家访的时机选择是否妥当,教师能把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是不会每隔一天就跑到人家里去做一次无用功的。
王栋生老师坚决反对过多地干涉学生的个人生活,主张保护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人自由。他的观点我是完全认可,尊重学生不等于放纵学生,一味的管制往往会适得其反。家长总想从老师这里取到一些具体的“管、卡、压”的意见,其目的是让孩子听话。可是听话的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需求他们往往视而不见。即便看见了,他们也觉得会耽误学习,继而否定孩子的需求。家长对孩子有高要求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对自己的放纵,往往会让孩子感到不平衡和怀疑。个别胆大的孩子和家长讨论这些问题时,家长不是认为孩子在顶嘴,就是让孩子别管大人,管好自己。殊不知,子女在社会上的表现代表着家庭教养的水平。要想学生有个学生的样子,家长就要有家长的样子,当然老师也得有老师的样子。
第三,与时俱进也要坚持初心。这本书里,王栋生老师直白地谈了考试制度,学校风气,官场陋俗,社会传媒等许多问题。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还在路上,没人知道它最终是什么样子。国外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技术,这些会不断融于基础教育当中,教育一定会不断进步的。随之而来的对教师能力提升的需要。我会不断努力,保持热情。
教育这件事,对教师来说,看似是纯粹的教书育人,实则受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考试作弊,送礼往来,人情世故,重成绩轻素养等社会不良风气正无形影响着教育。王栋生老师让我知道了许多我没有看到的东西,好的,不好的。作为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年人,我能明辨是非,知晓善恶。因此为了自己多年来的梦,那个单纯朴素的梦,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初心。况且,工作一年的我虽然经历了许多,但是身边的同事领导,学生还有家长给了我许多鼓励和信心。我知道我可以不用过多担心社会上的是是非非,专注于教育本身就好。
社会还在发展,教育还在改革,我还在进步。看了这本书,我知道,我为了梦努力的样子就是当下我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