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好想我妈了,赶紧写完给她打个电话。
1. 在我妈8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养不起了,被送给了另一个乡镇的一家人。这家人的女主人也就是我妈的养母是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家里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中。每天早上,她逼着我妈早上5点钟起床,上山砍柴,去队里(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农村,有个叫生产队的组织)干活挣工分。活干完了才可以回来吃早饭,而早饭就是糠板子(糠是水稻壳磨成的屑,农村人民解决温饱以后就用这物喂鸡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的养母吃的不是糠板子,吃的是米粉果子(上世纪60年代能吃上米制品的就是土豪家了),就这样日复一日。有时候养父实在看不下去,就会偷偷给我妈拿几个米粉果子,但每次都会被她的养母发现,因为筲箕里的米粉果子有多少个,她数得清清楚楚,偷吃后的结局就是养父被臭骂,我妈被暴打。就这样被折磨了2年以后,10岁那年我妈偷跑回了外婆家。后来,养母回来找过我妈,哭着求她回去。养母说这么做是因为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是为了让我妈学会干农活,能吃苦。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女孩子,会干活才能嫁到好人家。好在他们死去之后,我妈依然可以坚强的活着。我妈说,结婚那年,她去看过她的养父,但是后来,养父去世了,她就再也没去过了。在我一岁多那年,她背着我拖着双轮车在街上卖菜的时候,差点撞到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那个老人就是她的养母,但她依然没有喊出那句“妈”,也许这是深入骨髓的恨了吧。
2. 爷爷是个非常重男轻女的人,就因为我是个女娃,我妈受尽了爷爷的刁难。所以,从小我妈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争气,我们家就你一个,你要让全家族的人知道女孩比男孩优秀”。我一直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长大。比什么,当然不是比颜值,是比学习成绩,比懂事。我妈对我非常严格,不许看电视,放学后半小时内必须到家,晚上不许出去玩,一旦触犯规则,就会遭到我妈的谩骂,甚至是毒打(大腿被拧得青一块紫一块)。学习成绩从来不能低于前十名,稍微考差一点就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我记得初中有一次考差了,我写了一封长长的忏悔信,在我妈问成绩之前塞给了我爸,这才避免了一场狂风暴雨。还有一次,因为晚上偷偷在楼上看电视,听到脚步声赶紧关掉假装睡着,但还是被我妈发现了,她一摸电视背面,滚烫滚烫的。于是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一阵拧大腿,还不准哭,越哭越拧,经历过的人一定能懂大腿之痛。我曾经一度非常恨我妈,以至于邻居跟我开玩笑说“你不是你妈亲生的”,我全然相信。我妈的强势和对我的控制力给我内心造成的阴影面积是极大的,恨和害怕占据了内心所有的感受。
这种教育环境造就了我看似听话懂事、内心却极度叛逆的性格。表面上的听话懂事是因为我没有自信,也不知道自己值得自信的地方在哪里,所以只能顺从,顺从保平安。内心我却是极度愤恨和叛逆的,哪怕到现在,我最讨厌的事情还是别人给我指指点点,列条条框框,我讨厌这种被限制的感觉。
3. 我需要寻找发泄口,所以,我....早恋了。高三那年,16岁,和现在的老公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剧情很丰富,等老了也许可以写一部小说)。这对于80后的我们,尤其是在我们小县城,校园恋爱根本就是人神共愤的事情,可以排上最不听话的事情之首了。而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因为有个人愿意听我讲心里话,会理解我而已。所幸的是,我遇到的不是坏人,否则,又将是一出人生悲剧了。
4. 转折点发生在高三的冬天,我因为洗澡缺氧晕倒在了卫生间,幸好我妈发现及时才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在我醒来以后,哭腔问我感觉怎么样,我看到我妈通红的眼睛,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我妈的柔弱。但是,我醒来以后,我妈就离开了医院,继续她卖水果的生计生意。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我妈的坚强,而不是以前的强势。也许遭遇了生死离别,才让我妈放下对我的很多要求,人如果没了,就啥也没了吧。从此,我妈再也没有骂过我,更没有动过手了。我妈当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没有之一。在送我去大学报到的那一天,我妈给了我一大塑料袋的一块钱硬币,给我做什么,坐公交车啊,虽然我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坐过大城市的公交车。我和我妈就在公交车上抱头痛哭,她说这是你第一次出远门,别不舍得花钱,想吃什么就买。结果,大一寒假,我足足胖了20斤……我怀孕那年,我妈抛下我爸一个人在老家,在陌生的、语言不通的城市陪我度过了漫长的十个月,每天想着法子给我调配菜样,陪我散步、聊天,结果孕期我胖了30多斤,现在玉米都3岁多了,我却还有10斤的减肥空间。
5. 但是,不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遭遇一次生与死,也不是每个人都要通过生死才能明白失去的可能。不要让爱变成严苛、斥责、谩骂的理由。在孩子还没有健全的思维能力的时候,只能靠简单的认知来感受和体会爱。更可怕的是,这种教育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有时候,我在对待玉米的时候,也会暴躁,另一个自己告诉我,我怎么跟我妈一样,这个时候需要给自己拧一下大腿,冷静、淡定、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