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向读者声明:这篇文章不是旅游攻略,到底是什么,请往下看,也许它会给你惊喜。
十年前我曾经到过丽江,让我说出对丽江的印象,我可以说:古镇,大水车,蜡染,纳西和东巴,大雪山。但再让我详细描述一下,我就再也无法描述了。
带着这些符号化的印象,我们一家人再次来到了丽江,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准备,也许可以算作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正是这种没有准备的旅行,让我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有时候,一个城市的符号会自己冲到我的面前,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携带了对那个符号的“接收器”。提起“东巴纸”这三个字,我估计大多数人没什么感觉,其实我一样没感觉,问了一下它的价格,好贵的说,比普通纸贵十倍!任你再怎么说东巴纸能保存一千年,在这个网络化时代,谁还会去用纸写字,更遑论用有着金叶一般价格的纸去写字?
不过,我还是低估了某些游客的“高尚”,据说有个人花费重金购买了堪比“纸中黄金”的东巴纸,我想这个人一定是文化人,甚至是作家、书法家,但是我想错了。这个人原来是个土豪,他买东巴纸是要用来当墙纸的!
我懵圈了,脑子一时转不过来。不过也好,即便是土豪买东巴纸纯粹为了炫耀,他也确实对保护纳西文化做出了贡献。
我正在犹豫要不要也买一些东巴纸,我确实没有多少写字的机会,但我又对东巴纸有些好奇。恰好在这个时候,一个纳西小姑娘拿给我们看了一张东巴纸,这张纸已经在水里浸泡了一个月,但纸上的墨迹居然一点都没有变,这冲击力实在太大了!
我突然想到了移动硬盘,移动硬盘当然是怕水的,即便没有受到水的侵蚀,几年或十几年后一样会坏掉。百度网盘、印象笔记之类的地方,也可能有数据丢失或泄漏。我们想象一下,王羲之当年写下《兰亭序》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是印象笔记,那就永远不会诞生世界第一书法作品了!
有些东西还是写到东巴纸上更好的,例如书法、绘画、名人签名、好友签名、同学留言。这些东西一旦电子化,就会失去字迹信息,而字迹是每个人都不同的,当我们翻起许多年前同学的留言时,很可能会从他当年的字迹中勾起一些大脑深处的回忆。
下面的两张照片,是我花80大元买的一个东巴纸小册子的封面和第一页的四个印章:
那个纳西小姑娘见我们买了一本,便欣喜地为我们在纸上印上她的印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猜一猜是什么文字。我现在只透露其中两个印章的文字是好运常在、上善若水,具体是哪个需要你来猜猜看,可以点文章下边的留言按钮,我会为大家揭晓答案,也欢迎大家转发出去!
虽然我不懂纳西文字,但我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那是我在看《说文解字》时感受到的文字之美。虽然我对《说文解字》只有皮毛中的皮毛的了解,但我能感受到我被吸引着,因为我已经携带了文字之美的“接收器”。
汉语有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纳西语有方国瑜编写的《纳西象形文字谱》,两部书都保留着上古的象形文字。这里我必须为这位纳西族的伟大学者宣传一下:方国瑜(1903到1983),师从钱玄同、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将纳西文字整理成《纳西象形文字谱》。而在此之前,虔诚的东巴教徒虽然每天都在念经,却不知道经文的内容是什么,因为纳西文字一直都不是纳西人的官方文字,而纳西文字的意义只散乱地存在于当地的东巴经师的头脑中,代代相传。
丽江大研古镇中就有方国瑜的故居,门前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南中泰斗,滇史巨擎”!我在十年前第一次游丽江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古城中有很多文化景点,眼中看到的只是蜡染布、包含纳西族元素的小相框和各种小挂件。其实这些景点,大多数都是包含在古城维护费中,相当于免费,其中有不少景点都相当有味道,等着你去发掘。
可以看得出来,纳西人非常喜爱自己民族的文化。
那个纳西小姑娘,站在有东巴纸“制造设备”的庭院中,耐心地给我们讲了东巴纸制作的过程,听起来制作周期还是很长的,因为造纸设备都是古代传下来的。从小姑娘略显黝黑的脸上,能看出在丽江这个日照充足到冬天的玉龙雪山顶上都能被日光灼伤、空气干燥到有时会流鼻血的地方,制作东巴纸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然而,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话中一句一个“我师傅”。她师傅大概是个东巴,最近几天在古城的大水车附近,与其他很多纳西族学者一起为游客免费写对联,用的当然是纳西文字。
当地民居的外墙上,还保留着很多像壁画一样的纳西文字,也有一些真正的壁画,有时我分不清楚哪些是文字,哪些是壁画。
不单单是纳西族人在保护自己的文化,一些艺术家也参与进来,我们就偶遇了一个木雕艺术家张新福,字秉禅,据说他的木雕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能卖到上万元,而现在只卖几百元,买的人仍然不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丽江那个小店支持一下!
----------结束----------
附带说一句:以后我会把我自己学习《说文解字》以及教给孩子的过程写出来,真的不需要很长时间的艰苦学习,而只需要一颗欣赏文字之美的心就够了。而且对于孩子学习古文、大人写毛笔字都大有益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期待一下!
作于20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