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予&诺莱姐
多次去过青海湖,每一次,感受都会更多一些。每次相见,都倾心于它的魅力,不惊心动魄,却回味无穷。
有一次,从西宁出发时细雨霖霖,一个多小时后到达日月山顶,云雾弥漫,风吹渗骨。
再西行一个小时,即将到达青海湖畔时,天竟奇迹般地转晴,艳阳就像孩子的笑脸毫无保留,沿途的风景从“迷蒙”转为“影绰”,定格在“明朗”。
短短几个小时里高原风光神奇的变化让人赞叹不已,深深陶醉于这磅礴变幻的大美之中。
山
旅程中,目的地固然像诱人的奖杯,远远在念头的深处闪烁,过程却更加真实和值得回味。
如果七八月份到青海,这时,青海湖的美还如同戴着面纱的少女隐隐约约构建在每个人脑海深处,沿途的山却真实地出现在你的视野。
车疾行在国道上,一路翻越着的、陪伴着的、默然质朴地表达着自己的,就是连绵起伏的山。
日月山得名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摔破日月宝镜变为大山的神奇传说。且不说山顶两座披风沥雪的日亭和月亭,只是这座承载了千年厚重历史的大山本身,就值得人们欣赏和尊重。
此山海拔3200米左右,高度决定了它作为农区和牧区分水岭的特殊使命--山这边青麦滚滚,山那边碧草青青。
站在山顶,脚下铺展开去的是无边的嫩绿的毯,一点都不会有“会当临绝顶”的壮志豪情,反而更愿意用一种恬静的方式亲近它,尝试读懂它深藏不露的情怀。
平朴、厚实、谦逊的日月山,静静地用身躯画出长长的、柔和的、宽阔的线条,蹚过它的胸怀,亲切又安然。
青海的山永远不是个体存在,它们是一个群体,层层叠叠排着绵延的长队,沿途一直陪伴着你。
许多时候,贪恋于无垠蓝天与广袤草原的游人,常常忽略了这些远看齐整而略显单调的山。然而如果你去关注它、观察它,视野中的它们立刻会呈现给你一幅静态的画卷。
也许在这宁静寂寥的高原大地上,伫立是它们选择的永久姿势,这唯一的选择决定了时空的流转不会留给它们多少痕迹,所以随着流逝的时间与前进的路程而产生的略微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它们耐心地、不远不近地跟随着国道,漫天飞卷的白云在它们身上投下大片大片斑驳的影。山体本来的沟壑起伏与光影的明亮阴暗相互交错,成为了一幅虚幻和真实相交织的影像,亦真亦幻。
你可以想象,它们顶着一团团或白或灰的云帽,披着长短不一又略显灰暗的长袍,坦露着真实的红褐的臂膀,如同一群虔诚诵经的人。
山上那些五彩经幡,永远不知疲倦地跟着风儿翻动,这应当就是它们心底的诉说了吧。
云
青海湖的云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云。通常天空好像洗过一样蓝得无暇,云儿就成为天空最华美多变的装饰。一会儿是轻纱漫卷,一会儿是铺天盖地,一会儿是粼粼波纹,一会儿是簇簇团团。
更多的时候,那些极细极白的棉花糖似的云,仿佛是被一只神奇的手漫不经心地抓起,又一把把随意扯开抛在天际,永远都是不再重复的模样,永远都是预料不到的变化。
有一次雨后初晴,看云实在成为了一种奢华的享受--不是看平铺的,而是看立体的。云朵半透明,饱含水分,一层一层高低错落的在空中铺展,透过低层的,可以看到高一层和更高一层的。
飞机上升过程中最能体会云彩的层次,可这一次,站在地上,你的目光就能直接而清晰地在云层中穿行,甚至可以对它们之间的距离作出预测。
最底层那一片垂得最低的云,搭个不高的梯子爬上去,就可以随手扯下来一块了吧。一会儿工夫再一抬头,多了一层浅灰色的云悬夹在三四层白云之间,若隐若现,更添上了几分意趣。
沿着山的云蔚为壮观。一小堆一小堆地堆成大堆,再重重叠叠堆砌在山的轮廓线上,云层厚实,云朵洁白,云形奇特。
于是,你可以从里面数出无数只绵羊来,又或者探寻到里面藏着的莲花宝座、吉祥塔、宝冠……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和收获。
当我凝神山边的云朵时,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抛却这凡尘的种种,跳进其中,永远的融化,与它们一般洁白,一般光亮,一般厚重,一般永久。
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叫“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打一个俗套的比方--青海湖是高原上一颗熠熠生辉的蓝宝石。但如果你亲眼见到它,一定觉得这个比喻其实非常贴切,青海湖的潋滟带给游人的震撼,一点也不亚于一颗真正的完美无瑕的蓝宝石。
青海湖的美存在于这个独特的环境中。苍茫天地间,水天相接处,只隔着一带浅浅的粉红的沙山。
湖水的蓝使它区别于其它的水。当视野间闪现出它的身影,第一个感觉就是惊讶于它的蓝,深邃、纯净、温柔、大气。
等到渐行渐近,那一条窄窄的蓝逐渐扩展开来,变得浩瀚缥缈,蓝色也渐渐生发出不同的层次,浅蓝、碧蓝、蔚蓝、湛蓝、海蓝、深蓝……
尽管有深与浅的对比,但那种深邃明净、清丽脱俗的感受始终未变,一见惊艳,再见倾心。
晴朗的夏日,湖水清冽而柔和。波浪被缓缓推到岸边,透亮中闪着一些细碎的波纹。蹲在湖边拨弄着清凉干净的水,闻到的是清新凉爽略带潮湿的味道,把手放在嘴边舔一舔,有些咸,但绝没有一点腥味。
踩着凉凉的湖水,流连在岸边,无论朝着哪个方向,目之所及,除了美,还是美,最自然、最坦然、最悦然的美。
花
七八月的好时节,高原的油菜花盛放得泼辣自在。高低的山凹间,宽阔的国道旁,规则的油菜田齐齐整整并连成片。
摇下车窗,立刻会有沁人心脾的花香钻进肺腑,比脂粉的香甜淡,较草木的清香浓。
其实一株油菜花并不起眼,花瓣单薄,样子也很朴素。然而奇迹发生在它们摩肩接踵的时候,成片的油菜地里,花朵渲染出了一种饱和得不能再饱和的让人微微有些发晕的灿黄,成群的蜜蜂忙忙碌碌飞舞其间。
花海翻腾,仿佛在唱一首雄壮的生之组曲,唱得活活泼泼,唱得浩浩荡荡。看到它们的欢畅,立刻联想到丰收的喜悦,怎能不情不自禁地欢喜?
金银滩草原上,还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一朵朵生气勃勃地挺着柔弱的腰肢在轻风中摇摆。
听说黄的叫做“金花”,白的叫做“银花”。正是它们的点缀,才有了金银滩响亮的名字,有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样惹人遐思的歌曲。
磅礴壮丽也好,清淡柔弱也好,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都展示着它与众不同的美,都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看到了美的风景,留下了美的记忆,把美的体验化作一种美的心情,再用美的表达传递给别人美的感受--美,真的无处不在。
美没有结束,更让时光微笑的,是在湖边朗诵海子的诗,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湖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 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 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 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 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 青海湖,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 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
湖水清澈了我们的眼睛,诗歌清澈我们的心灵。
如果记得美,爱就会一直流淌。
注: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均已购买共享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