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治的作用】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说明当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而反应出病理现像时,应根据病症的需要,选用不同形式的针,在人体腧穴或皮肤表面,刺入皮内或肌肉、或筋骨间的经络通行之处,给予适合病情的针法,使患者产生痠、麻、困、沉、胀、热、凉等感觉,或在局部放血排脓,达到气血调和,经络通畅,补虚泻实,祛邪扶正,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扶正补虚:

凡属脾肾阳虚引起的久泻、脱肛、阳萎、遗尿、神衰乏力或气血不足引起的麻痹、痿软等病症,取一定的穴位用补法,有扶正补虚、益气培元的作用。

《二》祛邪泻实:

凡属脏腑实热引起的腹满、便秘、尿闭、尿赤或感受外邪引起的烦躁、神昏和疼痛、痉挛等病症,取一定的穴位用泻法,有祛邪泻实、清热导滞的作用。

《三》调和阴阳:

凡属气血失调引起的胸满、胸肋、气郁不舒、眩晕、失眠或阴阳偏盛偏衰引起的功能失调性病症,取一定的穴位用平补平泻法,有调和阴阳、输通气血,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

《四》疏通经络:

凡属经络阻塞引起的麻木、痠痛、肿胀等症,针刺一定的穴位,有疏通经络、通调气血的作用。

《五》清热解毒:

凡属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引起的发热无汗,咽喉肿痛和急性腹痛、吐泻等症,取一定穴位用点刺法放血,有清热除烦、泻火解毒的作用。

《六》镇痉止痛:

凡人内夹实热或受外邪引起的惊风、痉挛、剧烈疼痛等症,取一定穴位用泻法,有清热熄火、镇痉止痛作用。

《七》消坚散结:

腱鞘囊肿,用三棱针在囊肿顶端点刺,将胶状粘液挤净;瘰疬用火针;瘿气在局部用围刺法留针;有消坚散结的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