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2016年。
今年,我十七岁,上高三。
刘心欣今年五岁,上大班。她依旧傻傻呼呼,连写字都成问题。当我爸妈看到她傻呆呆的样子时,便会叹一口气,说:“诶,欣阳五岁时,都会很多才艺了..”
“刘心阳,”杨主任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你来说说你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考上复旦大学的中文系,考教师证,当一名老师。”这样的话我在无数个老师面前重复了无数遍,也无数次获得了称赞。
“你们看看刘心阳!”杨主任把教鞭在黑板上拍的啪啪响,指着黑板上“理想”二字对我们说:“同样是在1班,都是一样的老师在教,你们的差距怎么就天差地别的啊?”
对啊。
我们同样是在1班,都是一样的老师在教。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一模前请假去旅游,在二模时交白卷……而我,背负着我爸妈的期望,以后的路已经规划好了:考大学,考硕士,博士,然后当翻译,或者老师。
我说的有的人,是指——冉鸫鸫。你认识这个字吗?“鸫”。你瞧,她的名字都这么特别。让人一看便感觉她与众不同,不像我刘心阳,参加xx比赛时要介绍一大堆奖项名词等等。这样一个特别人物坐在我的旁边,让我感到压力比中考时,以及高三的各种考试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