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剑: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怎样高效学习?
刷新思想---关注:心海时空
作者:吉剑
我们智人这种动物起初在非洲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生态系影响力和猩猩、水母等等这些普通动物差不多,为何今天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宰呢,其核心就是学习。
历史的长河中,学习改变了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在个体生命的周期内,学习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学习有“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情形,人的本能有求知的欲望,也有对被动学习的厌恶,前者因为我们的好奇心驱动去探索,后者因为反人性遭排斥。
当然,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按照自己的性子却学习,我们必须得接受非常多的被动学习,因而对被动学习的教育方式就提出了挑战,需要用智慧的方式去激活学习者的兴趣,把其引导到被动学习的既定目的地,这才是尊重人性的教育,而不是强制灌输或者是靠所谓的意志力硬撑,因为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漫长的马拉松,不是一时的短跑。
今天的世界,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知识体系的迭代更新速度也是空前的快,因此太多的人陷入了知识焦虑的漩涡,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常常对着网络搜索框的茫然,我们知道网络有无穷的信息,但我们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面对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我们怎样高效学习呢?
首先,我们已经达成一个重要共识:终身学习,而且传统意义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在今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的数量要多,学习速度要快,而且还要深度学习、深度思考,这样才能逐渐构建自我多维度的知识体系壁垒,同时还要有跨界链接的能力。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下面我们来谈谈具体怎么学习。
一、学习的途径
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四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比较古老,也比较容易得到保存和流传,而音频和视频之所以能够出现也是前两个的功劳。
文字知识靠视觉传导,但是人的眼睛本身更注重整体而不是细节,如果要特别注意细节,那么它就容易疲劳,眼睛在疲劳状态长期超负荷工作就容易近视。
图片知识虽然也靠视觉传导,但是其自身整体感强,人眼看图比较直观,较为容易理解图中要表达的内容,也就较容易学习。
音频的最大好处是通过耳朵听觉接受知识,它的工作时长可以远远超过眼睛,另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人的听觉传输可以让我们学得更细致,而且还有想象的画面感,这样就加深了知识学习的理解深度,我们甚至还可以倍速播放音频内容,加快学习的效率。
视频化的知识学习优势就更大了,它可以集合上面三种的全部优势,多渠道给大脑传输,对于深度学习的好处不言而喻,可视化在线教育的高效便捷会逐渐颠覆掉传统低效的学校教育模式。
二、学习的时间
我们小时候,有大把的时间专门用来学习,应试教育下的孩子甚至被父母要求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干,这是极其变态的做法,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时间与我们的同类交流,触摸真实的世界,亲近美丽的大自然。
我们到了成年后,因为工作、家庭等等事务的忙碌消耗了大部分的时间,可用来专注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很多时间处于失控的黑洞状态莫名消失,我们剩下的更多是碎片化时间。
但是,事实既然如此,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怎么把有限的时间高效利用,比如我们的上班路上的时间、家务时间、等待客户的时间、以及最多的下班时间,都可以做好时间记录,然后充分安排使用,反复练习,这样形成习惯,我们就可以把碎片的时间拼图拼起来,送给未来更好的自己。
三、学习的思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学习同一知识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从学习动机的角度看,有的人因为有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去学习,有的人因为焦虑而假装着学习,用心与不用心的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其次,学习的思路方法也很重要,一个懂得深度学习的人,一般会有全局思维,从整体出发,先用思维导图这样的学习工具整理出所学的主体架构,然后再具体完善细节,学习效率自然就比死板的按照目录一页一页地学好太多了。
最后一点就是每次学习完知识后回忆也是很有价值的,根据专业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能够把所学内容教一遍给不懂的该知识的人,那么学习效率可以提高90%以上,因为我们的每一次检索所学都是对大脑的审判,让大脑不能偷懒,自然就难忘了。
人生是一所学校,每一次经历也是一堂课,生活遇到难点就去学习知识点,然后点延成线,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从而形成深度学习的习惯,学习永不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吧,我们的大脑终身具有可塑性。
人工智能的时代,思维习惯决定认知水平,你与牛人的区别不一定是1万小时练习,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我们却总是把思维方式的差异误解为智商差异。
如果你满然无措,那么就反思自己的优势,进入你擅长的高价值领域,然后利用互联网的杠杆原理放大效能,倒逼自己高效学习,从而成为一个靠内在激励驱动的人,不管外界如何,经历多少风雨,都始终朝着自己心中的彼岸前进,平凡的人生也就变得不平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