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字母杀手俱乐部
“被划掉的大师”、天才作家西吉茨蒙德 • 科尔扎诺夫斯基首部中文译作
每周六,“字母杀手俱乐部”秘密社团的成员们会在一间摆满空书架的房子里会面,发展其愈发不太可能也愈发完美的观念:
一个随角色消失的演员排演的哈姆雷特
一个被服饰变化所打乱的中世纪教士的双重生活
一个囚禁人的心灵并征用其身体的机器世界
一个已死的罗马抄写员被困在冥河的此岸
……
书与人开始对立,写作者凌虐字母、鞭笞词语、杀死构思;
而“词语是恶毒的、顽强的——想要杀死它们的人,会被它们更早杀死。”
同科尔扎诺夫斯基一样,我们都是被词语困住的人。
2
小说六讲
从知青时代的农村生活到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课堂互动,王安忆结合自身经验,以讲故事的方式带出阅读与写作的机要。
从儿童文学、类型小说到张爱玲和《红楼梦》,透过王安忆的叙述和拆解,不仅能拓宽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认识,也能从中窥见作者的创作理念。
讲解深入浅出,例子生动丰富,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专业写作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与启发。
《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的六堂公开课讲稿。对写作的兴趣从什么地方源起?如何建设一个小说的世界?为什么要关注类型小说?怎样才称得上一本好小说?小说写作能不能教与学?作为小说家和教育者,王安忆在课堂上坦诚分享自己的经验,带领读者探寻小说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体验阅读与创作的乐趣。
3
懒惰脑科学
为什么我们天生对世界好奇,却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为什么我们树立目标时踌躇满志,一旦开始努力,就立马进入“玩——看手机——玩”的无限循环?
怎样才能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在《懒惰脑科学》中,作者结合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答案。
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了维护身体的运作,大脑会避免积极思考,开启自动节约能量的潜在机制,这影响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懒非我所愿,是大脑天生爱偷懒。无意识的懒惰选择,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在本书中,作者建设性地提出了应对懒散天性的实用方法,利用大脑天性,激发内在动机,帮助读者战胜内在的健忘、焦虑、混乱、拖延,快速行动,高效学习。
4
如何制造一个人
2017年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开展了一项特殊的实验。8个月后,这些细胞发育组装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接,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随着干细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在《如何制造一个人》中,菲利普·鲍尔回顾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的历史,并引领读者去领略这一领域当今最前沿的进展:创造各式各样的迷你器官并把它们组装起来;用猪作为器官工厂,生产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打印组织甚至器官;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在增进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的同时,这些领域的科学进步也在塑造着文化和社会。从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美丽新世界》,从电影《黑客帝国》到艺术作品“猪的翅膀”,作者引用文学、艺术、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例子,展示了科学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潮的。
科技的进步不仅会惠及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可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伦理和哲学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创造人和动物的嵌合体生物?胚胎发育到什么阶段时就应该被视作一个人?对于培育出的有感知能力的迷你大脑,我们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吗?当人脑可以被计算机充分模拟时,人与非人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以优雅的笔触逐一进行了探讨。读完这本书后,你对人体、人性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解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
5
凯恩斯著作集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883年生于英国剑桥,其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为剑桥大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其母亲弗洛伦丝·埃达·凯恩斯曾任剑桥市市长。
凯恩斯曾师从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学习经济学,但最终以《论概率》一书取得数学博士学位。20世纪20年代,凯恩斯因在《<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中反对西方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政策而备受瞩目,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经济学家。
1936年,面对大萧条,凯恩斯写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反传统的经济学教条,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对抗经济危机,史称“凯恩斯革命”。
虽然凯恩斯于1946年4月去世,但他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创建,而凯恩斯经济学则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国政府的指导思想,影响至今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