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被问最多的问题是:读什么书?
我只好认真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在看石黑一雄的书,然后解释他是日裔的英国小说家,就连这样的交谈也会受到质疑,我只能在心里翻着白眼说它就是回忆体的叙事,和气场不对的人真的只是在讲话,是没有交流可言的,因为无论谈论什么话题总是未开口就受到了否定,这就是所谓的傲慢与偏见,遇到不对的人总是会入脑浮想一番,不由得感叹简·奥斯汀的洞察之厉害。
我在看《长日将尽》时候,也顺便看了下电影版《告别有情天》,电影的男主史蒂文森和我想象的英国男管家一点也不一样,可能是受到最近偶像剧的影响,总以为是高大冷漠的帅气绅士,结果是中年大叔,其实我是很喜欢中年大叔的,尤其是温柔可爱型的。
但是我无法像基顿一样喜欢沉浸在职业使命里的大叔,因为大叔总是忽视眼前人送来的鲜艳花朵,逃避近在咫尺的依偎,害怕承认每时每刻的热切关注,作为女生很难有信心去追求一个这样的人,一通努力之后,到头来得到的答案只是我要工作了,我该工作了,我只希望做一个称职的管家。
在书中,为了伟大绅士服务的伟大管家史蒂文森,在狭隘的世界里错过了父亲和爱人,只能在大雨磅礴的夜晚,一个人撑着伞,送别公交车上早已泪流满面的两鬓斑白,再一次擦肩而过,证明了这是场注定的人生遗憾,曾经他们遇见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满院绿荫间相视一笑。本以为就这样一起协作一辈子,幸福而美满,然而幸运的遇见只是离别的心痛回忆,哪怕再见一次都是奢望。
如果人生再来一次呢?是不是能改变什么呢?我们以及他们总是怀揣这样的希望,哪怕有机会再来一次,也是注定的眼前的分离。在故事中史蒂文森和基顿经历多年心照不宣的思念之后,终于又见面了,但是他们谁都没有把那句我喜欢你说出口,在凄美的场景中完成了这一生剩下的时光里仅有的告别。他们两个谁都明白这是最后一次相见了,泪流满面却又相对无语,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用这样设定证明给读者看: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他们还是会错过,遗憾总是自己留给自己的,追悔中的假如希望不过用来骗自己罢了。
假如他们在后来第二次相遇说出了那句喜欢却又没有在一起,那我真的要伤心死了,因为现实的状况是我说出了喜欢,我们还是离别,想念却不想见,这是苦涩到不知为何而活的每日质问,就像那句歌词: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却换来半生回忆。
我自己或许只是看到主人公在情感上的束缚,其实作者石黑一雄要表达的不止这些,史蒂文森半生尽心侍奉的达灵顿勋爵用高贵的绅士信念支持了的德国纳粹,做了绅士此生最愚蠢的决定,也是绅士整个遭人唾弃的后半生的决定。欲贬先扬的设定,事实往往告诉我们面前的伟大未必是伟大,真正的绅士也未必是挂在嘴上的绅士。
史蒂文森作为管家总是以为伟大的绅士总是没错的,国家大事交给这样高贵的人也是没错的,他认为自己是小人物,这些大事与他无关,尽量让他的小事情完美就可以了。但他或者我们中的每一个人谁都并非是完全的局外人。曾经辉煌的大厅里绅士谈论政见时询问过他的意见,可见史蒂文森并不无辜,他一直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也最终受到了影响。因为走出庄园时,他听到人们谴责达灵顿勋爵,这意味着对他半生奉献的坚定信仰的摧毁,他开始反思,再也无法逃脱,甚至为此撒了谎。
长日将近,这一生就要走完了,沿着命运的安排,终将与心爱的人擦肩而过,望着远去的身影,谁又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