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法墨----兵杂(需掌握各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著作、名言)
一. 儒家
1. 孔子----至圣,万世师表(康熙提名)
(1) 简介:春秋时期鲁国人,又称孔丘、孔仲尼、孔老二
(2) 思想:
a. 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注解:礼强调等级有序,什么身份的人 干什么事;克:约束 ;复礼:言行符合于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什么要有什么的样子
b. 仁----“爱人”,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注解:仁指做人为官要有爱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使民实现益
c. 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注解:中庸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事态度;“和而不同”:和谐友善但不必事事苟同
d. 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拱之”
注解:为政以德指以道德来教化,众星拱北
2. 教育
a. 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注解:有教无类指不问出身,平等教授 ;兴办私学指打破官学垄断
b. 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解:不耻下问指向地位低、学识少的人请 教(三人行必有我师)
c. 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
注解:学:指勤奋多问,典故:韦编三绝;思:学而不思则罔 ;习:复习,如温故而知新 ;行:实践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等对方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只有在对方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他
d. 内容----《诗》《书》《礼》《易》《春秋》
3. 著作: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20篇。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