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Zygote的理解
-
Zygote的作用是什么?
- 启动SystemServer(从Zygote直接获取常用类、JNI函数、主题资源、共享库等)
- 孵化应用进程(进程启动->准备工作 ->LOOP)
-
Zygote的启动流程
-
Zygote进程是怎么启动的?
- Init进程通过init.rc获取配置然后启动Zygote进程
<u>启动进程的方法:</u>
- <u>fork+handle</u>
- <u>fork+execve</u>
-
启动后做了什么事
- Zygote的Native世界
- 启动Android虚拟机
- 注册Android的JNI函数
- 进入Java世界
- Zygote的Java世界
- preload resources预加载资源
- fork 出system server
- loop循环
- Zygote的Native世界
- Zygote fork要单线程
- Zygote 的IPC没有采用binder,而是采用socket
-
说说Android系统的启动流程
- Android有哪些主要的系统进程
查看init.rc启动配置文件:
zygote、servicemanager、surfaceflinger、media等
SystemServer不在init.rc中,它是zygote创建的
SystemServer启动系统服务
- 这些系统进程是怎么启动的
- 进程启动之后主要做了什么事
- zygote是怎么启动的
- systemServer是怎么启动的
- 系统服务是怎么启动的?如何解决相互依赖问题?如何发布这些系统服务的?桌面如何启动的?
你知道怎么添加一个系统服务吗?
-
如何使用系统服务?
context.getSystemService()获取系统服务的接口对象
最终是通过SYSTEM_SERVICE_FETCHERS这个hashmap获取的
-
系统服务的创建
通过createService()方法从ServiceManager.getService()获取系统服务的ibinder对象,然后获取系统服务的代理对象,进行返回
-
如何注册系统服务?
SystemManager.addService()方法将系统服务的name和IBinder添加到ServiceManager中
-
什么时候注册系统服务?
SystemServer启动过程:
- 启动binder机制
- 启动各类系统服务
- 进入loop循环
-
独立进程的系统服务
进程启动后去获取IServiceManager,然后调用addService方法
-
启动binder机制
- 打开binder驱动
- 映射内存,分配缓冲区
- 启动binder线程,进入binder loop
1、添加系统服务的时机
- 在systemServer中,可以加到启动系统服务的位置
- 跑在单独进程中,可以添加到init.rc中
2、服务要做那些事?
- 启动binder机制
- 设置工作
- 将自己注册到serviceManager中
3、应用端要做的事?
- 应用端使用context.getSystemService()方法获取系统服务
系统服务和bind的应用服务有什么区别?
- 启动方法
- 系统服务:在SystemServer中启动或者自己有独立进程启动
- 应用服务:通过context.startServiceCommon()调用AMS启动,管理service,最终通过应用的handleCreateService()启动service
- 注册方法
- 系统服务:不论是Java层还是native层都是通过serviceManager的addService方法进行注册
- 应用服务:
- 应用端发起bindService调用
- AMS 向Service端请求binder对象
- Service端发布binder对象到AMS
- AMS将binder对象通过回调给应用端
- 应用端通过binder调用service端功能
- 使用方式
- 系统服务:先通过context.getSystemService()获取服务,然后使用
- 应用服务:通过bindService绑定服务,在onServiceConnected的回调中获取IBinder对象,最终获得binder端接口对象,进行调用
ServiceManager的启动和工作原理
-
ServiceManager的启动
- 启动进程(ServiceManager是一个单独的进程,在init.rc中存在)
- 启动BInder机制
- 发布自己的服务
- 等待并响应请求
-
如何获取ServiceManager
- 独立线程的Service通过BpBinder(0)获取ServiceManager的代理对象
-
怎么添加Service?
ServiceManager代理对象的addService会调用对ServiceManager进程发送一个handle消息,ServiceManager在handle中处理消息,对service进行添加
-
怎么获取Service?
先获取ServiceManager代理对象,再调用getService()方法
应用进程是怎么启动的?
-
进程启动方法:
- fork-handle这种方法共享父进程资源
- fork-execve
-
应用进程启动原理
启动组件时会监测组件的进程是否启动,如果没有则先去启动进程。
应用中的IActivityManager时AMS的代理对象,AMS中的IAPPlicationThread是应用中ApplicationThread的代理对象,进行binder双向调用
-
进程启动流程:
- AMS调用startProcessLocked方法打开本地socket,发送参数列表给zygote,等待zygotefork出进程并把进程id传给AMS
- zygote的loop中调用runOnce方法fork进程,并执行进程的main方法,对于一般应用来说就是执行ActivityTThread的main()
- 进程启动后会获取AMS的代理对象,并通过这个代理对象向AMS发送应用进程的ApplicationThread对象的代理,实现binder双向调用。
应用是怎么启动Binder机制的?
zygote 在fork一个应用进程后,这个进程会先去启动Binder机制:
- 打开binder驱动
- 映射内存,分配缓冲区
- 注册binder线程
- 进入binder loop
应用天生就支持Binder机制是不是从zygote继承过来的?
谈谈你对Application的理解
- Application有什么作用
- Application的生命周期与应用的生命周期相同,可以保存应用进程内的全局变量
- 做初始化操作
- 提供应用上下文(不会内存泄漏)
- Application的生命周期
- 构造函数
- attachBaseContext
- onCreate
- Application怎么初始化?
- 应用进程的main方法中调用AMS的代理类进行注册
- AMS通过应用的applicationThread调用bindApplication()方法发送消息
- 应用主线程通过handleBindApplication()进程创建Application
- 使用class.newInstance调用Application的构造函数创建application
- 使用application.attachBaseContext方法设置上下文contextImpl
- 调用application.onCreate()方法
谈谈你对Context的理解
应用里面有多少个Context?不同的Context之间有什么区别?
Activity里的this和getBaseContext有什么区别?
getApplication和getApplicationContext有什么区别?
getApplication是Activity和service中的方法,getApplicationContext是Context的抽象方法,二者返回的都是application对象。
应用组件的构造,onCreate、attachBaseContext调用顺序?
-
Context的作用
作为应用组件的上下文,调用系统服务、调用资源、启动activity、service等组件
-
Context在哪里创建:
拥有自己的Context的类:
- Application
- Activity
- Service
Application和Service都是继承自ContextWrapper,ContextWrapper继承自Context,ContextWrapper的实现方法都是,内部的mBase去完成的,这个mBase就是一个ContextImpl对象,这里使用了静态代理的设计模式。
Activity继承自ContextThemeWrapper,ContextThemeWrapper继承自ContextWrapper。ContextThemeWrapper比ContextWrapper多了一个mTheme成员变量。
Activity启动是调用performLaunchActivity()方法,activity会使用attach方法,这里传入了一个context对象。
说说Activity的启动流程
在应用端:
- 创建Activity对象
- 准备好Application
- 创建ContextImpl
- attach上下文
- 开始什么周期回调
整体过程:
- 发送startActivity请求
- AMS查看需要启动的Activity的进程是否启动
- 如果已经启动则使用scheduleLaunchActivity()方法,通过binder在应用端开启Activity的创建过程
- 如果没有启动进程,则AMS发送启动进程请求给Zygote,让Zygote去fork一个进程,并执行ActivityThread.main()方法
- fork出的进程将pid传给AMS,并且在main中向AMS传入IApplicationThread进行binder的双向通行。
- AMS中会给这个应用进程创建Application,再执行第3步
说说Activity的显示原理
-
在onCreate中调用
setContentView()
- 创建mDecor(一个FrameLayout布局)
- 将设置的布局加入mDecor
- 获取主显示区的view(mContentParent)
- 将自定义的布局加载到主显示区中
-
主线程在执行handleResumeActivity方法中(onResume之后),会对UI进行操作:
获取window对象
获取decorView对象
获取windowManager对象
-
将decorView加入windowManager中
创建ViewRootImpl对象
-
ViewRootImpl.setView(mDecor, )
requestLayout()触发绘制
-
mWindowSession.addToDisplay(mWindow, )
mWindowSession是应用与WMS进行通信的对象,mWindow注册到WMS后,应用与WMS就可以进行binder双向调用
WMS功能:
- 给应用端分配surface
- 掌管surface显示顺序及位置尺寸
- 控制窗口动画
- 输入事件分发
mDecor.setVisibility(View.VISIBLE),设置可见进行重绘
- PhoneWindow是什么?怎么创建的?
- setContentView原理,DecorView是什么?
- ViewRoot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View的显示原理是什么?WMS发挥什么作用?
应用的UI线程是怎么启动的?
-
对Activity来说,UI线程就是主线程
activity.runOnUiThread()
-
对View来说,UI线程就是ViewRootImpl创建的时候所在的线程
View.post(Runnable r)
-
Activity的DecorView对应的ViewRootImpl是在主线程创建的
checkThread()
结论:UI线程就是主线程
UI线程的启动流程:
- Zygote fork进程
- 启动binder线程
- 执行入口函数(ActivityThread.main())
- 说说UI线程是什么?
- UI线程消息循环是怎么创建的?
- UI线程和UI体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