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归LINg。
“早起”这件事对于大家而言都是个无比熟悉的课题。但养成这一习惯的过程有多轻松,却未必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感受了。
毕竟肯定有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早起失败”的焦虑,甚至可能还有仍在与之“奋战”的人。
作为一个极其热爱睡觉的人,我曾经就经历过“早起”养成的痛苦,并在过程中也会因为“早起失败”而陷入焦虑和自责的情绪。
那么,为什么我现在又能对“早起”予以截然相反的态度呢?那是因为我发现了“早起”养成的秘密!
✅秘密001 两个闹钟来帮忙
设置多个闹钟,每隔5分钟就响一次的“轰炸绝招”肯定不少人都使用过吧?然而,只有当这无数个闹钟循环往复到自己心里那个“再不起床就要出事”的时间,我们才会不甘不愿地挣扎着起床。
事实上,当我们设置多个闹钟的时候就已经是在提前替自己预设好了“绝对会赖床”的结果。
那如何仅通过两个闹钟来帮我们做到“早起”呢?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里,作者把这两个闹钟分别取名为wake闹钟和up闹钟。
wake闹钟一般设置在我们期望起床的时间点前3分钟,并且声音尽量设置轻柔。这个闹钟主要是为了温柔地唤醒我们。
而up闹钟则相反。up闹钟设置为我们期望的起床时间,并且要设置得无比大声和激烈,足以吵到我们的家人、室友甚至邻居的程度。除此之外,up闹钟最好放在需要我们起床并多走几步才能关掉的地方。
显然,一旦我们不在wake闹钟响起后的三分钟内赶紧起床,up闹钟这颗“炸弹”就会将我们的美好清晨“炸”得鸡飞狗跳。
✅秘密002 清醒行为不可少
经过双闹钟的帮忙,我们眼下已然是离开床的状态。
肯定有人会想:“我可以关掉up闹钟之后回去继续睡觉啊。”那你不如问问自己是真的想要做到“早起”吗?
对于一个真正想早起的人来讲,此时的任务其实是如何消除自己生理上的困倦和痛苦感。因为这些感觉是导致我们可能回去继续睡觉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这些感觉是很容易消除的,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清醒起来。比如:喝一杯白开水、上厕所、刷牙、洗脸、洗澡、做几分钟的身体伸展活动等等。
这些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其实也正是促使我们清醒的行为,所以就称它们为清醒行为吧。在关掉up闹钟之后,我们就去做这些适合自己的,且已经是提前想好确定好的清醒行为。
清醒行为实际上只要5分钟就足够了,毕竟其目的是让我们自己感觉醒过来了,脑子不再昏沉,并由此开始体验到一夜良好睡眠之后精力充沛的感觉。
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是,有些人会选择将up闹钟放在厕所里,这样就能在起床关掉up闹钟之后立刻刷牙洗脸,将清醒行为一气呵成地进行到底。
✅秘密003 早起做啥先想好
“早起之后无所事事”是很多人早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人是早起之后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有些人则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从哪件事开始做起,最终磨磨蹭蹭导致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到高效地完成。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我们必须在前一天晚上睡觉之前就先认真思考并确定好自己次日起床要做的事情,甚至应该在自己的脑海里提前“演练”一遍。
这个时候,我猜肯定有人为自己早起之后安排了很多看似“高大上”的事情。比如再冷也要出去跑步、阅读一本好书、背上100个单词。我并不是说不能安排学习和运动这一类事情。
如果你已经养成并享受这种学习和运动节奏,那如此安排绝对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是一个毫无学习和运动经验的新手,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早起”通常意味着我们转变得积极上进,所以很多刚开始尝试早起的人都会比较盲目地为自己安排一些不符合原有行为的事情。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会让我们的“早起”和早起之后的学习运动变得“高大上”。相反,这会变成我们早起的压力,增加了我们早起的阻力。
所以,建议刚开始尝试早起的人不必只想着早起要干有意义的事情,把包袱放下并告诉自己——早起之后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情。
当我们成功把早起的习惯养成了,再进一步思考如何迭代早起之后做的事情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更有意义吧。
✅秘密004 四个小时充次电
事实上,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手机的电池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会耗电。
然而,手机即使耗电也不会降低我们的使用观感,除非进入超低电量状态。
不同于手机,我们的精力和效率却是随着持续耗电而逐渐下降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及时为自己“充电”。
据研究,“大约每隔4个小时,人就会迎来一次效能低潮”。也就是说,每隔四个小时就到了我们的精力波谷阶段,此时我们应该为自己充一次电——休息或小憩一次。
作家纪元在“早晨四点起床”这件事上坚持了很多年。之所以能坚持这么多年,其实正是得益于他每隔四个小时就允许自己小憩一次。
他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里面分享道:
“我一天会小憩两到三次,早上8点左右一次,中午12点左右一次,有时下午还会有一次,每次时间都不长——18分钟左右。我会上好闹钟,然后就舒舒服服地睡,睡不着就闭上眼躺着,调整呼吸让自己平静。”
显然,这种每隔四个小时就为自己充一次电的方式,完全可以保证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然维持着良好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种碎片化休息为我们带来的效果将远远大于我们早上再多赖床几个小时,使我们更加“心安理得”地做到早起,毕竟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又有小憩的机会了。
✅秘密005 失败一次很正常
其实,不仅仅只是我们有惯性思维,我们的习惯本身也有其惯性思维。所以当我们开始尝试养成“早起”的习惯时,就应该预料到自己会输一次两次。
毕竟我们也不是金刚之躯,谁能保证自己没有生病虚弱的时候呢?
实际上,没有做到“早起”一次两次是极其正常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早起”养成计划就此落空了,更不代表着失败一次我们就可以轻言放弃,破罐子破摔。否则,这才是真正的“满盘皆输”。
我们旧有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养成,早已在我们的身上自动化了。并且它们的力量非常强大,尤其是当我们早起碰到困难和压力时,那些曾经让我们觉得舒适的旧习惯就又会回来。
所以,我们不必介怀于自己是不是晚起了一次,我们更应该明确的是自己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偶尔一次晚起只是在提醒我们还没真正熟练地完全养成“早起”习惯。这样看待偶尔发生一次两次的晚起是不是感觉更积极一些呢?
旧有习惯行为的发生概率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现在的“早起”养成习惯成绩如何了。
所以,“早起”失败一次属实正常,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防范的是因为无法接受“早起”偶尔失败一次所导致的破罐子破摔,这才我们真正失败的重要思维隐患。
现在,做到“早起”的5个秘密已经分享给大家了。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期待我们一起做到持续早起,持续“有虫吃”。
那么,这里是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归LINg,如果有什么推荐和想法欢迎大家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