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天山南北两处,
都居住着一群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在自给自足农耕和游牧的氛围中载歌载舞。
XIN
JIANG
现在倾听,新疆最真挚的告白——
第一幕·城市剪影
新疆(古时西域)面积之辽阔,占据我国六分之一,对于西域地理的了解,我们还是在汉代才有了具体的记载;而西域的地理位置也特别特殊,有着五口通八国的称谓,连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
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中,
当地民族依然传承着自古以 来的乐观,
闲暇之余便一起唱歌跳舞,
以此来庆祝和表达各种节日和心情。
第二幕·民族的记忆
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也衍生出不少乐器。“都塔尔”(类似琵琶,二弦)都塔尔”的琴声浑厚、悠扬,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 “dutar”,“都”意为“二”,“塔尔”是“琴弦”之意,即两条弦的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乐器经过主人的手工制作和装饰,显得简单古朴,高贵典雅。
关于都塔尔,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相传在远古时期,以游牧为生的维吾尔族牧人,主要饮食以黄羊为主,吃完黄羊后他们就把黄羊的肠子随意丢弃在大草地上,经太阳晒干的黄羊肠子被风一吹,会发出了一种优美的声音。这种声音和现象被维吾尔族人们发现后,人们就有意识地把风干了的羊肠子挂在挖空的木头上,用它来制作乐器,最原始最古老、也最简陋的都塔尔出现了。
此后,关于都塔尔的故事层出不穷,唯一不变的是维族人民对它的情有独钟,男性女性根据不同种类的都塔尔都随时可以弹奏,或拨或挑,或挑或扫,弹奏出来的琴音声音虽小但音色却很柔美,弹奏者尽可通过琴声淋漓尽致的抒发感情,所以维吾尔族的人尤其喜欢用都塔尔自弹自唱。
于是,在一阵高昂与顿挫的催促声下,踏着清脆悦耳的弦声,走进那些策马奔腾的岁月,让人们演绎出烟尘种种的故事,悠悠的唱腔,婀娜的舞姿,款款的心音,把维族劳动人民的身姿挽的惟妙惟俏,伴着一声声牛羊的呐喊,胡杨的鸣唱,把一道道维族文化,向世界和盘托出。
-END-
文字 / 谢隐元
排版 /谢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