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到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家里拜访,到了饭点,因为同学热情挽留,不胜推辞,便留下一起吃饭。同学家有一个五岁的孩子,生的粉嫩可爱,讨人喜欢。饭菜一上桌,我忍不住夹了一个鸡翅给他,说:“仔仔多吃肉,长的快哦!”以为孩子会礼貌的说:“谢谢阿姨!”谁知,孩子把鸡翅夹回来,说:“阿姨先吃,妈妈说,吃饭的时候要让长辈先吃!”说着还给妈妈也夹了一个鸡翅,妈妈笑眯眯的接了。突然被称为长辈,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便和同学调侃道:“天啊,我们已经很老了吗?”“可不是吗,都被称做长辈了!”我和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接着便想到,我不就是孩子的长辈么!在孩子眼里,跟妈妈同辈的可不就是长辈!接着便感叹,这么小的孩子便知道吃饭要让长辈先,多好的家教!同学跟我说,她妈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吃饭一定要让家里的长辈先吃,所以从小,只要饭做好,她就先给爷爷奶奶盛上端去,有时爸爸还没回来,就等着爸爸回来再吃饭,多年的习惯一直留到现在。
说起好的家教,体现在方方面面,从言谈和日常行为习惯都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家教如何。也许上面这个小故事不值一提,但即使是这么小的一点事一个小习惯,现在在我们的身边也已经不再常见。现在家庭中,基本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尤其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各种溺爱使得孩子身上早已没有了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严,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我人生的第一要义。
所以,在教育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庭教育中也应该把中国老一辈遗留下来的家风家训也继续传承下来,把中国民族优良的传统继续发扬下去,让学生成为一个文化知识丰富,思想品德良好,整体素质高的现代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