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在终于离开监狱获得自由之后,选择了自杀。
所以自由是有重量的,这个重量,换一个词就是孤独。
存在孤独并不罕见,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
只是我们在逃避它,假装它不存在。
我们骗自己说,我不自由,我想做的事情做不了。
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意识到自由的同时,我们就会恐慌和无助,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孤独。
怎么办呢?
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也是心理学家Robert Hobson说过:“成为人意味着孤独。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探索新的安住于孤独的模式。”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找到一个新的模式。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看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勇气,在于你是不是能够接纳真正的孤独,作为人生基本的底色和背景。
你是否有承受它的勇气?
你越是勇敢,越是能够真正地爱别人。
而不是为了消除孤独,被迫去和别人建立联结。
欧文.亚隆把它叫做“成熟的爱”。
它是我们面对生命真相的一种态度。
它可以被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 以无所求的方式去建立一段关系。
它强调的是,我们跟别人建立联结,不只是为了索取和交易。
当然有这个部分,但如果我们只从这个角度出发,就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问题。
我们做事情是为了和别人交换,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它最终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要做什么,不是因为我必须做什么,而是因为我想这么做,这就是我,我就是做这件事情的。
生活中有的人砍木头,有的人做铅笔,有的人开文具店卖铅笔一样,不只是为了交易,也是找到一个位置。
我们最终的意义,是靠自己做的事情建立起来的。
而如果总是在想:“我做这些事情,能得到他什么回报?”如果把这种想法变成一段关系的根基,那我们很容易觉到失望,觉得是在为别人而活。
真实的关系和爱一样,本质是无所求的,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回报。
但这些回报并不是关系产生的动机,它们不是被求得的,而是成熟的爱自然产生的。
第二,充分地呈现自己。
我们一直在说,看到一个人,同时也让那个人看到自己。
真正的看到,是很奢侈的。
海德格尔提到了两种不同模式的关爱或者“关怀”:
一个人可以直接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减轻两一个人面对存在的焦虑,这是我们说的投射,把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加在另一个人身上,所谓看到的另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的幻想。
另外一种方式是呈现,是把自己放到另一个人的前方,通过让对方如实地看到自己的存在处境,来“解放”对方。
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解放自己。
我们有时候很怕这一点。
即使是对亲密的爱人,我们有一些感受是要藏起来的。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他不敢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其实他不想上学,他知道这是不正确的,说出来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但他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被接受。
就好像他身上天然存在着某种恶劣的,不合法的东西。
长大以后,我们可能也不敢告诉身边的人:我是软弱的,或者我有的时候是愤怒的,我会有一些阴暗的想法,我会害怕一段关系,或者,最本质上,我跟你期待的我是不一样的。
也许可以试着说出来。
说一点点。
哪怕它是错的,至少它是真的。
真正的了解,是依照对方本来的样子去了解,我们才可能摆脱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每一个人以完整,丰富的生命个体呈现在对方面前,才会构成圆满的对话和关系。
第三,彼此分享孤独,从而缓解孤独。
孤独其实是没办法消灭的东西。
我们说意义感来自于联结,它可能会造成一个错觉,就是只要我们跟别人建立了关系,我们就可以不孤独了。
如果这样想,就会忍不住想要占有别人,就会无时无刻不想在对方身上,通过这段关系来消灭孤独。
那就是一种吞噬。
心理学家认为好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是要以保存人的完整和个体性为前提的。
两个人越独立,越是能各自成为自我,才越可能建立好的关系。
在成熟的爱里,我们承认了孤独是个体的生存事实。
我们在尊重彼此独立的前提下,依然相信两个孤独的人,可以通过“分享孤独感”来缓解孤独。
关于这一点,欧文.亚隆打过一个比方。
他说:“我们都是在黑暗海洋上行驶的孤独船只。我们可以看到其他船上的灯光,虽然我们无法触碰到这些船,但是它们的存在,以及处境的相似,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安慰。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全然孤独和无助。但是如果我们走出自己的封闭空间,发现他人在同样的孤独和恐惧中,我们对孤独的恐惧就会转为对他人的共鸣,使我们不再那样惊慌。”
所以我们才说“找到一个新的,安住于孤独的模式”。
通过信仰。
通过与别人的关系。
它的意义在于安住。
但是成为自我的恐惧,是没有办法被解决的。
我们是宇宙中渺小的微尘,只占据很小的空间和时间,它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无论你接不接受这一点,它都是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