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翁翁
我很怕麻烦,很怕繁琐的事务,小坤就比我有耐心得多。消闲嗑瓜子的时候,我嗑几颗就烦了,跟她抱怨,瓜子为什么不长得像西瓜那样大,剥一次皮能可劲儿地吃。一句话把小坤逗乐了,她说,瓜子就得吃这个麻烦劲儿,真要像西瓜那么大,大家可能就不喜欢嗑了。三口两口吃饱了,混不了时间,你几时见过有人吃一两个小时西瓜的。要是瓜子跟西瓜一样大,大家肯定会另找一种跟现在的瓜子差不多的零食来混时间。不得不说小坤说得有道理,她算是把吃瓜子的心理哲学摸透了。
我国是个美食大国,围绕饮食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礼仪文化,有些甚至非常繁琐。礼仪中包含食材处理与烹调的方法,以及食用的程序,当然还有与饮食关系不大的仪式。但这些对于我这种不喜麻烦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避不开的时候,就在一旁做个冷静的看客。我觉得为着一顿饭去沐浴更衣,燃香焚表,多少有点多此一举,也显得很神经质。当然,我这样的人在一些人的眼里肯定是个俗客,不懂风雅,很煞风景,但我不在乎。我觉得食物就是食物,除了裹腹的作用至多再去追求口感,营养丰富,滋味美好就足够了。扯文化,有的是其他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必要与食物扯在一起。
当下的饮食行业的发展有一些看不懂的地方,像分子医学一样,发展出分子食品与分子料理,这已经比庖丁解牛又进了一大步。我对过度糜烂的食物怀有恐惧感,对这种玄之又玄的烹调艺术更是敬而远之。我看过印度人制作美食的视频,不论何种食材,最后都做成糊糊状。尝过的人褒贬不一,如果是我,大抵是要饿死了。并非印度的食物不美味,实在是过不了心理关,我对糜烂的食物着实恐惧。
记得在看电影《黑客帝国》的时候,当看见未来的人类身上插满了各种输入营养的透明的塑料管子,就觉得很恐怖。一度让我觉得像那样活着,人类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不需要主动摄入食物,无需咀嚼,无需味觉,人类又如何感知自己的存在。还有一部片子,我忘记了名字,里面人类的胚胎被浸泡在玻璃器皿中,靠营养液生长发育。这部片子带给我的冲击比《黑客帝国》还要强烈,人类的生养如果无需母体,采用工业化设施,那真的很可悲。对于我实难接受,我情愿世界宣布人类灭绝。人终归是由肉体和精神两部分组成,只保留肉体,忽略情感感受也就不称其为人了。
以至于我怀疑人类当下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因为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对人类有害无益,最终导致巨大的灾难。因此当我们的社会提出预制菜和添加剂的时候,我是反对的,今天有了预制菜,明天就会有营养液,主打一个方便,但这样做对人类的意义何在呢。人类还是过人类的生活比较好,抛弃了人类的生活模式,那就不是人类社会。像有些工业化速成养鸭,用填食的方式代替鸭子吃食,比较有名的案例是养鹅肝,通过过量灌食促使鹅肝肥大,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过那样的生活。我见过插胃管的病人,靠输液和灌入流食维持生命。当时就觉得这样的病人真是遭罪,真很可怜,有点生不如死的感觉。每当看见这样的场景,对糜烂食物的恐惧感就会在大脑里重新过一遍。
还有些狂妄之徒提什么社会化生养的建议,意思是将来的孩子的养成不依赖父母,脱离家庭,由社会统一供养,这就离办人类养殖场不远了。我记得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执行种族隔离政策时,做过这种蠢事,犯下了严重的种族罪行。他们将土著人的孩子强行从父母身边带走,集中起来进行白人教育。这些孩子中很大一部分没能活到成年,侥幸活下来的终生遭受巨大的心灵创伤的折磨。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人类不能记吃不记打,要时刻牢记历史教训。大众也应该擦亮眼睛,及时识别犯蠢的人,阻止他们的愚蠢建议祸害社会。
有美食就有美食家。美食家的价值在于鉴别食物的口感风味,判断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有无健康隐患,食用时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对特定的人群有无禁忌。不是因为一个人馋,喜欢吃,就是美食家。美食家一定是拥有了丰富的食物及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他们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地摄取食物。国内恰恰跑偏了,那些馋猫吃货往往在人们面前大快朵颐,大秀毫无节制的进餐场景,这不是美食鉴赏,而是肥猪进食。
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