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迄今为止的30多年时间里,依次来说,有至少四件事情是做了最重要选择,但很不好意思的说,只有两件还算决策质量较高,其余都没有决策。
1.关于上高中考大学还是上中专尽早谋出路的选择(01年左右的中专、师范就业状况特别好,周围的很多人都通过中专、师范进入了教师岗位)。当时高中和中专入学考试我都参加了,而且都考的还不错,就因为想要和舅舅一样考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同时坚信初中老师说的“考上高中的学生考大学肯定没问题、大学生未来更有出路”的说法,所以特别坚持地选择上高中考大学这条路,甚至当时为了上高中将父母已准备好的上中专的行李偷偷地藏了起来,父母也为此而妥协,现在看来这个选择质量还是比较高,因为同一年上中专的好几个同学已经失业去打工了。
2.大学填报志愿的选择应该是最差的决策之一。当时高考发挥不好,一心只想复读来年再战,(当时我们采用的还是先填报志愿再出成绩的方式),于是基本都是父母操办选填的学校,专业倒是自己无心选的,但多以自动化类为主(慕名而来,并不知道到底学什么,会成为什么),结果成绩出来后,自己也没有复读成而是莫名其妙进入了大学校园,稀里糊涂开始了大学生活(这个基本自己没有决策,属于放弃决策,想想都挺可笑,这么大、重要的选择居然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
3.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时,没有特定的必要条件,也没有去了解招聘单位的情况,本就想着去招聘现场看看,了解了解情况,结果随大流的就报名了现在的工作单位,还好还不错,但谁又能保证如果不来现在的单位会过得比现在差呢?不好说!(随大流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用思考,但就是平均线)。
4.大学毕业买房子时,当时我和我媳妇手里并没有多少存款,但是仍然用“活在未来”的想法(当时并没有这样的概念),鼓了很大勇气买下了现在的房子,现在增值了很多很多。现在看来这个决策挺高明的,在没钱、收入窘境狠下心借钱付了首付然后贷款,就是坚信有一天房价会涨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庆幸原来预测未来并笃信是自己原来就有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