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家书店·24 小时声音漫步计划”作为一档优质音频节目,已在2021 年初制作发布了第三季。继前两季由名家讲述北京特色书店故事,展示书店经营理念、场域特色、空间特色、选品特色等,第三季将联动更多跨界名人,拓展更多特色书店,用声音构建北京的文旅新“声”态,同时计划将遴选出的北京特色书店、最美书店制作为书店声音漫步地图,作为北京实体书店的重磅发布内容。
此次评论家、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梁鸿鹰将带大家探访礼士书房,用具有“在场感”和“临境感”的内容,让听众“声临其境”,了解这家建筑师的特色书房。
24小时,漫步北京,遇见一家书店。
你好,我是梁鸿鹰,我们约在礼士书房见。
位于西城区中部的南礼士路,早在金元时代是一条官道,通往月坛的主路,明代称礼神街,清称光恒街。旧时因交通运输事业的落后,这里也曾被称为驴市街。直至近现代驴市被雅化为礼士,此路位于驴市之南,故名南礼士路。
如今仍处于闹市中的南礼士路南口,有一处难觅的清净之所,苦涩与甜蜜拌在一起,弥漫了整个屋子的香味,雕刻艺术与建筑彩画相偕,装饰了一间书屋,四面林立的书墙,两千八百册珍贵馆藏书,走廊里展出的艺术品,雅致的茶桌,以及美味的甜点——这便是礼士书房给人的最初印象。
礼士书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院临街,其前身可追溯至建国初期的北京建院红楼。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国有建筑设计院区,红楼先后作为设计师宿舍、办公场地,孕育出了新中国第一、第二批优秀的建筑大师们。
2019年,为美化南礼士路街区,提升国有企业对外开放新理念,由北京建院的设计师团队亲自上阵,经过一番精心设计改造后,首层就成了现在的礼士书房。极具色彩美的红黑外观主色,通透明亮的连续玻璃幕墙,让人们即使远远站在大街上,也能通过大大的落地窗、窥察到礼士书房特别的设计感和艺术美。
礼士书房的室内采用了“老空间、新活力”的设计思想,保留了“建院红楼”的时代特色和原有的结构风貌,通过巧妙设计,利用建筑的基础格局,分隔、营造出一间间“书房”的氛围。
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名为“我和北京”、“建院和我”这两个主题空间了。“我和北京”展现的是北京及对标城市的设计思想和手法,“建院和我”室内装点的是北京建院人的成就和未来理想。
礼士书房的图书涵盖城市文化、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艺术设计、建筑大师作品集及传记,也有国内外建筑期刊及现行建筑规范、图集。
作为专业的建筑书店,它看似会让非专业读者望而却步,但当你真正走进书房,才发现这里书趣横生,在专业的基础上也有颇多内容丰富、可读性极强的精品读物。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书柜、绿植、沙发、桌几,高高低低的、巧妙区分着空间,每一间“书房”,既能保持相对安静,又能实现隔而不断。
已是午后,长长的茶台两边,坐了些到店的客人,穿着汉服的茶艺师正煮着功夫茶,有人抚着古琴,伴着茶香袅袅和琴声悠悠,人们的时间似乎也慢了下来。
往里跨过几个隔断,坐在“我和北京”的橱窗位里,正在整理书架的店员热情地上来招呼。她是中文系双学位高材生,作为礼士书房店员和文学爱好者,最喜欢的就是为熟悉的读者推荐可以免费阅览的图书。
听取她的建议,我取出一本建筑大师张镈的作品集。之前参加过礼士书房读书会,我已对他的作品和事迹有了些了解。张镈是当年北京建院的总建筑师,主持设计过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民族饭店、友谊饭店、民族文化宫等知名建筑。在他近70载的建筑生涯里,主持、指导了两百余项重大工程,数量之多,造诣之深,也是世界少有的,令人无比钦佩。坐在书房里,读一读他们的设计故事,偶尔瞥一眼院区外匆匆而过的行人,就仿佛见证了一段历史。
离店前,无意间翻到留言簿,只见一位客人写道:“与书房恰逢相遇,不早不晚,时间刚好。我已迫不及待走近,抑或侧耳倾听,抑或掩卷暇思。”真是一段美好的邂逅。
在这里,咖啡与茶、书与传统文化,都带着62号院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冬去春来,我相信此间弥漫的书香,一定会随着时光沉寂而愈加浓厚。
遇见一家书店,爱上一座城市,体会一种温暖。我是梁鸿鹰,谢谢你和我一起漫步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