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罗振宇之前的节目《读书人的新活法》,联想到自己作为博士生惨淡的现状和未来并不是特别乐观的现实,有感触,并思考出路。
一则是自己现在真的很清贫,经济上步履维艰;二则是毕业进高校后,除非平台很好(中等211以上,有大咖带),否则单凭自己“苦熬”很难出头。(以上虽廖廖数语,但其中心酸艰难个中人自有体会)
以上,以自己目前的付出,如果当初选择工作,那各方面都要好很多啊!所以如果真的读博时平淡无奇,毕业进高校后依旧平淡无奇,那当初的选择无疑就很失败了,这也不是自己期望看到的—“费力不讨好”!
所以为了杜绝上述“失败”,应该认真思考以后的出路和现在的努力方向。
那么,如何破局呢!
首先观察前辈们的路子:
(1)偏重纵向发展,成为学术大咖、著名教授。
这一点要求科研成果很丰富且卓著,名校出身和人脉同样也很重要。这是科研的“正路”。
如系里一位博士,做人耳工效学研究。前期基础研究下足了功夫,时间精力财力付出很多,出成果后发了好几篇SCI论文,更重要的是其基础研究数据被华为看重,肯定师兄科研能力的同时积极达成合作。
(2)偏重横向发展,做科研产业化,对接企业。
这一点需要有工程经验,同时科研能力很强。另外,
兼顾校内科研,并在外开公司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这主要在于可以利用高校的平台和博士头衔,同时也在于设计专业本身就偏重应用,如以设计方法论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优化其产品架构等。这是很多同门的想法。
如系里另一位博士,在汽车人机交互方向已声名外在,且实际经验很丰富。他人脉很广,已隐隐然为青年学者。毕业后成功拿到清华、华为、重大等Offer,待遇颇厚。目前在清华做博后。
(3)科研的同时注重工程应用,毕业进企业。
现在各大企业(如华为、阿里、)对博士的需求很大,而且待遇很高。像之前拿到华为Offer的师兄,年薪能拿到70w。这要求读博期间尽可能参与项目,科研成果丰富。
(4)从政,毕业后走选调生的路。
目前政府对博士也有需求,最近几年博士选调生很受欢迎。
如系里一位师兄就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记得有次聊天时,师兄说他就喜欢干行政,每次看到一些大领导就由衷地感到喜悦!
(5)做“网红”学者,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
这是要挖掘整个市场的需要,将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输送给用户(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需要会利用当前互联网及未来技术的潜力,发现最广大用户及市场的需求空白,通过写书、讲座、微视频的方式提供服务。这一点一定程序上需要运气。
如本科一位人文学科同学,通过将人文专业较晦涩的知识以风趣易懂的方式写出成书,逐渐建立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力和标签。
今天先梳理至此,下次再根据自己情况做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