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代学子的必修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就是《诗经》,千百年来,《诗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并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孔子对《诗经》是十分看重的,他认为从《诗经》中可以感悟治国为政之道,可以学习立言立行的标准,他还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在当时,《诗经》甚至成为政治外交中“必备”的工具,换言之,不懂《诗经》的人是上不了台面的。此外,《诗经》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周朝礼仪文化,所以孔子作为研习崇尚周礼的代表,也因此对之倍加推崇。
一代枭雄曹操在《短歌行》中慷慨吟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两段分别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和《诗经·小雅·鹿鸣》,《子衿》中的句子是表达相思之意,而《鹿鸣》中的是表现欢宴之快,曹操对这两处的引用则是为了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已超出了原诗中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文学造诣颇深的魏武曹操对于《诗经》的信手拈来和熟练化用,由此便可见古人对《诗经》的高度认可和向往。
而在今日,“窈窕淑女”(语出《诗经·周南·关雎》)“逃之夭夭”(语出《诗经·周南·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等词语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语言中,作为芸芸众生的大部分人对于《诗经》,既无孔子以学周礼为重的实际需求,也不像曹操那样附之以深刻的思想,而更多的是对其中的人文和情感部分有所共鸣。《诗经》从作者们当时的有感而发,在经历了千年岁月的兜兜转转和不同人物的解读后,又在今人的心潭中泛起了当年一般的涟漪,又回归到最本真、最贴近人的初心。
这本《诗经:最古老的情歌》无疑敏锐地体会到今人对于《诗经》的感觉,从“爱”这个永恒而基本的角度去解读《诗经》中的那些篇章,而我们也更愿意从这个角度去体会。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心语慢慢道来,于是,我们悄然再次进入《诗经》的世界,抛开遥远、厚重的礼节和繁复、深刻的附加,只是跟随作者简简单单地品读其中与自己内心相似的感觉。
翻开书页,我们读到《蒹葭》中“在水一方”的惆怅与缠绵,读到《击鼓》中“执子之手”的征夫的怨恨和想念,读到“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的铮铮誓言,读到《简兮》中“云谁之思”的爱慕和思恋……那其中爱似乎从未改变,而合上书页,仿佛还能听见那一首首古老的情歌穿越千年,久久回响在我们心田。
7�y�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