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要素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决策。
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执行。
重大决策应当是战略性决策,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
管理者需要区分什么是例行问题,什么是策略性问题,也就是找到问题中的常数。—个人理解,就是一次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决策的五个要素
1.了解问题性质,经常性问题需要通过建立规则的决策来解决。
真正的偶发性问题很少,每当问题发生时,无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我们应当假定其为经常性问题,找到问题的共同点,此时需要作出的决策是,建立某项规则,这样问题就能得到及时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可能犯的几个错误:一是将经常性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二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仍然沿用旧规则;三是对根本性问题的界定有误,也就是说,虽然区分了问题的性质,但没有搞清楚原因,因而没能做出有效决策;四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
2.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
边界即目标。确定边界的方法是,探求“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求”。边界条件越清楚和清晰,据以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问题。
要注意:不符合边界条件与符合错误的边界条件,都是错误的决策。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
要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如果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那就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这样考虑时,通常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被执行的行动。
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工作人员和职责,就不能算作一项决策。
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应该明确以下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
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还要充分考虑执行人员的惯性思维和操作。
5.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