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寄托不能是人,因为人是最不可控的动态,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变化,你无法寄托自己的精神世界于一个人身上。
我的生活寄托就是微信读书。我没有钱,没有办法买下所有我喜欢的书,我的房间没有空间,我放不下那么多的书,于是我下载了微信读书,开始了我的救赎之路。
记得我静下心来看的第一本书是尘缘,我特别喜欢这本小说,我打算每过几年就翻出来重新看看。这是我花了十几天,50个小时,利用春节时间读完的一本书。真的太太太精彩了,我哭了两次,为男主的重生,为男主的信仰(他只信自己)而感动,既然规则不可撼动,那就打破规则,自己制定规则。最终他死而后生,重塑了自己,成为那道光。
是书籍拯救了我,记得我和原生家庭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时候,我看了基本关于自我的书,亲密关系系列,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女性的觉醒,波伏娃的第二性,我惊讶的发现,100年前后,历史在重演,大家都一样,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我学会了鼓励自己,从书中寻找力量,和经典书籍的作者对话,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一点点的摸索前进。觉醒后需要经历的是一个更加漫长,反复,黑暗的过程,我们别无选择,但是我们可以把当下做的更好。
我每年都回去云南大理呆一呆,淡季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我去望着洱海,看看书,晒晒太阳,把自己放空。而卢梭的《瓦尔登湖》是我精神世界上的洱海,它让我知道,我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累了,我可以去远离城市,远离喧嚣,选择投身于大自然,寻找自己的内心,向内观,找到自己。然后整装再出发,入世,去经历更多的体验,探索更多的自我的可能性。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空间,一张床,一个书桌,我们便拥有了一切,可以好好生活。人生很多的欲望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强加给自己的。当你经历了很多事情,能够逐渐放下那些负重的欲望,你会发现,生命有了新的视野,它变得轻盈而富有魅力,当你在人世间不断修炼,变得内心富足,你就拥有了平静而强大的内心,不再向外求。
这两天看的一本书叫《我本芬芳》,是80年代的女性主义,之前看了上野千鹤子的书,写的特别好,于是我想着,也找找国内写女性主义的小说或者文章。说实话,作者杨本芬奶奶还活着,她真的很震撼我,她让我知道了奶奶那代人女性的魅力和韧性,整本书第一遍我是心梗的看完的,那个吕爷爷真的只会身体累不能干活以及一声不吭的走了两件事情,81岁那年奶奶问他下辈子是否愿意在一起,他居然敢说出 不愿意三个字。敢情我们奶奶更是一百个不愿意的。抛开这些,看着奶奶的成长和隐忍,一个独立自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女性跃然纸上,奶奶真的太棒了。反思自己的人生,一有点小困难就像吕爷爷一样,哎呦,不行了,好苦,真是惭愧。一定要加油,做更好的自己,向奶奶看齐。准备看第二遍,因为文笔太好,那种通过大量描写生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目标,勾画情景表达作者思想的写法真的太细腻了,第一遍根本来不及品写作手法,完全被带进了故事中,成为了奶奶的眼睛,跟着她过完了悲苦的一生。女人,你当向鸟飞向你的山,自我救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