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婚姻的意义”这五个字时,打个冷战,眼前浮现婚姻之神——月老用魔杖指向我说“写婚姻意义的文章多如牛毛,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不少”,自问,真要写这大而空的题目么?并无把握,尤其自己只有四年的婚姻经历,连经验都算不上。
想起一个真实故事:一个记者问一位无名氏,“你相信并且能做到平时宣讲的观点么?”无名氏略微沉思,答道:许多观点我自己做不到,但我相信有人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这篇文字所能做的是,呈现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想法,仅此而已。
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人是孤独的,孤独到需要在旅行、交友、电影、书籍、亲情之外,融入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里,这种关系能带来激情、心动和陪伴,以对抗和分解孤独感,否则,人容易被无尽的孤独吞噬。
美妙的是,爱情不请自来,瞬间在心里产生。
尴尬的是,爱情有保鲜期,鉴于人有喜新厌旧的本性。然而,人类依旧想做到像公鹿撒尿在母鹿身旁从而宣称母鹿属于自己一样,于是,发明了婚姻制度。
婚姻作为一种约束和保障的同时,清晰向外界表明“这男人或这女人属于我”,一种契约关系诞生了。
当了解到,两个人从相遇到结婚的概率低于千万分之五,不得不感慨奇妙的婚姻关系了,这种关系踏过无中生有和轰轰烈烈,进入到日常的点滴和琐碎。
一天工作结束,丈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乏力,漫无目的翻手机。这时,同样辛苦一天的妻子在客厅喊吃饭,坐下来一看,饭菜和往常一样无新意,顿觉又累又没胃口,甚至心生埋怨。
来一次乾坤大挪移:
一天工作结束,妻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到菜市场,菜买好后,回家洗菜做饭,此时刚下班的丈夫正在房间休息,油烟滚滚半小时后,饭菜亲自盛好,喊丈夫吃饭,坐下,看饭菜无新意,丈夫没胃口,妻子自己心里也不爽。
这样的场景,现实中比较常见吧。虽然有诗和远方,但眼前不该只有苟且,极可能都在错过一些什么。
刚才的场景里,妻子当天尽管很累,甚至肠炎发作,依旧尽心准备一桌饭菜,她也知道丈夫累了,结果丈夫几乎未动筷,连句辛苦了都没有;作为丈夫,几乎没感受到妻子的用心,妻子的一切付出似乎都理所应当。
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中,感动和感恩在减少,麻木和抱怨在增多。
幸运的是,两人的自觉性和感情还在:一顿爱心早餐,为爱人梳理发型,早上分别时一个拥抱,开始轮流煮饭、洗衣和拖地,饱含爱意的眼神交流,晚饭后一起手牵手短暂的散步,入睡前互道晚安;甚至,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必要时,推掉一切应酬,静静地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值得做一辈子。
纽约的科学家研究证实:要尝到更甜的味道,只要禁食一阵子,让自己非常饿就可以了,在这种状态下,对甜会更加敏感,对苦味的感觉却不会加强,即,适当的饥饿,给味觉带来的,只有正效应。想尝到婚姻的甜味,不妨时不时与爱人保持一定距离,然后仔细端详对方,除去心里的理所应当。
婚姻里的双方既相互依附,又相互独立。
婚姻的意义,是无中生有的,是个体的,是相爱双方在点滴和琐碎里赋予的,是当下而鲜活的,是容易枯萎但值得灌溉的,是能够在交织着新鲜的热恋、争吵的无奈、重复的日常、爱的行动中升华的,是应该饱含敬畏和感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