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你的,有资格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上一回说到秦王偏信张仪,而与自己的兄弟樗里子生了罅隙。在这里,我们在叹服张仪高明的离间计之时,也可以深思一下张仪为何让秦王采信,并受宠达18年。
(一)呕心沥血,为工作百分百付出。从张仪初入秦国(公元前328年)到君臣生死之别,君臣共事18年。看看张仪的工作日历吧。入秦第一年,说服魏国割让上郡要塞给秦;入秦第四年,给老秦家正了名,称了王。从此秦国开始叫秦王了。在称王之前时,秦只能老老实实臣服于周。
老秦家是妥妥的一部励志发家史。祖先是给周王室养马的,东周迁国,才有了跟犬戎争来抢去的一块地。心惊胆战,兵戈不休。那时,全秦困难得裤子都穿不上,住的是泥窝子,举国上下拿的出手的只有一个“公(伯爵)”的称号。当然在后来,在与犬戎的浴血奋战的斗争中,秦国有了彪悍的民风,坚强的军队,再往后团结一致的发展中,经济勉强好转,尤其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也渐渐有了雄踞关外的气势。
入秦第五年,张仪身居相位,与齐国,楚国两大国之相有了会盟,与大国之栋梁有了亲切友好的相国交流心得会。挤入大国朋友圈。
入秦第十二年,张仪鞍马上阵,攻下富庶的巴国蜀国,添置巴郡,蜀郡和汉中郡。从此天下粮仓入秦国彀中矣。秦国有了大片沃土,国力大大争强,一奠天下霸主的根基。
最让世人印象深刻的,是张仪入秦第十六年,有了调戏楚王的段子。
张仪先是对症下药,对着拎不清的楚怀王一阵迷魂,然后空口白牙的说要割让六百里土地给楚国,条件是楚国与齐国断了和纵的防线。楚怀王贪心大作,信以为真,与齐国即刻断掉了友好往来。还贴心的怕秦国听不到风声,看不到动静,于是派人在齐国城下一阵乱骂,还从宋国借了个符节来侮辱齐宣王。气得齐王一剑砍在符节上,一刀两断!天下哗然。天下诸国莫不被如此石破天惊的外交大事件给惊呆了!
然而,秦国很安静,同时,张相国还在上班的公车上闪了腰,崴了脚,整整在家躺了三个月没上朝!等到吃瓜看热闹的群众都散了,楚国骂街的嗓子都哑了,一年的花开了又谢了,张仪才施施然,惑惑然的上朝了,用天外飞仙,恍然局外的态度声明:我什么时候说割让秦国的土地六百里给楚国了?要土地,我可以送啊,我个人封地,给您六里吧……
这是张仪惊世骇俗的工作业绩。
得益最大的,当然是秦王了。
在秦王略占上风的大国之斗暂且不表,张仪在楚国坐了两年牢后,又在回秦途中,从东向西划了一个大圈。沿途韩国,齐国,赵国,燕国,外交捷报频传,张仪用三寸不烂之舌,创造辉煌:各国纷纷献城献地,俯首称臣,自愿与秦成为连横之国。将天下合纵之局完全改写。
秦国好员工,秦国好相国!樗里子的鼻子该酸了吧,有些事情,樗里子做不到的,张仪做到了。
(二)舍身为主,为了秦国大业奋不顾身 张仪入秦第六年,张仪卸挂了秦国的相印,又做了魏国的相。具体是什么动机,又怎么交涉的,我们只能脑补了。总之,张仪在魏国五年,魏国反反复复联秦又叛秦,又单打,又双打,又认怂,又请和,终究好像被牵着鼻子,挣扎不出命运的强手,最终与秦一条合纵战线。张仪这五年的工作好做吗?这五年的相国到底是给哪个国家当的呢,我们不能够想象。总之,有多少不容易,有多少惊心动魄,都铸就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张仪的工作在秦王看来,一定是满意的,于是在秦惠王八年,张仪又回到秦国,继续官居一品,当相国。没过几天,张仪又整装待发了。好员工能停下来享受吗?好员工是用生命在替老板工作啊。张仪这次是戎装在身,帮助巴国解围,出兵攻打蜀国去了。张仪又利欲熏心了,本来是为救巴国而打蜀国的,张仪一到那儿,看到巴国,蜀国疆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就背信弃义,把蜀国打败,顺便把巴国也灭了,纳入秦国的版图中。秦王很满意。
秦惠王十二年,也就是张仪入秦第十六年,张仪戏楚。这把火烧大发了,楚怀王被讥笑于天下。孰不可忍,楚王决心用黔中这一片地来换取张仪。秦王看着张仪,眨巴眼睛。对于一个王来说,作为一个热爱土地的秦国老把式,秦王的眼睛,张仪是看得透的,于是张仪自己被动的主动地说,“我去,换 ” 。张仪就这样转身而为囚去了。
樗里子,你听见秦王怒了,你就跑了,全身而退。张仪,面对楚王的咆哮,还要披囚衣而去。大家命都只有一条,樗里子,对秦国,你得说,你输了。张仪够死心塌地。
(三)将身名置之度外 说到张仪,我们怎么评论呢。身为魏国贵族,拿了魏国的城池换了秦国的相,当了魏国的相国帮着秦国挟持着魏国。三寸不烂之舌瞒天过海,干了天下大不韪之事,背信弃义,反复无常。张仪是没有信誉道义之说的,张仪只有秦国的土地,秦王的利益。可惜在张仪圆满连横归来,秦惠王死了。张仪为秦惠王做的最大的局,营造了最好的局面,迎接他的,并不是君臣的相视一笑。高潮之后是断崖,张仪不为继位的秦武王所喜,顿时,秦国舆论难以容身,张仪只得借计出走,身死名裂。
士为知己者死,惠王之后,再无张仪。
樗里子,你终究还是赢了。
赞赞兔子哒(๑><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