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岩俊之
翻译:陈怡萍
序
这是一个偶然的相遇,在上周六的晚上,在即将离开书店的时候,偶然间看到的一本书。当看到书名的时候,对这本书有点疑惑。阅读还需要实用性(实操性)吗?阅读还需要指南吗?一本书能指南完所以类别的书吗?
所以我翻开了这本书。看了看本书,发现本书的内容其实很少,通过了一半的总结性实际内容、一半的作者的实操经历、插图和较宽松的排版撑起了本书。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查漏补缺!本书虽为一本译本,但内容通俗、易懂、流畅!适用范围为青少年或无阅读笔记习惯的人。
常规知识
人有1000亿个脑细胞,如果任何信息都接受的话,5分钟就可以把脑的记忆容量给用完,所以忘记是人脑的一种自我保护。
将读书内容的忘记做个时间轴,1小时、半天、1天、1周、1个月,发现1天后和1个月后,忘记的内容都在70~79%之间,相差无几。
由于大脑中海马体和情绪接受区域的近距离位置,所以大脑会对涉及自身情绪波动事件记忆深刻。
“2-8定律”,一本书中只有20%的内容是本书的精华,80%是不重要的。而20%中有4~16%的内容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反复阅读或记忆的。Δ 但是,2-8定律不适用于专业技术较强的书籍。
笔记(HOW TO READ)
1、“弄脏你的书”:通过划线、标签、标记、折叠等方式,在书中挑选中你所感兴趣(或书中重点)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是你想要的东西。
2、“思维导图”:在阅读中或阅读后,整理文章结构或要点,以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梳理和记录。
3、“强化记忆”:通过反复阅读或记忆,降低遗忘率。
4、“实用输出”:通过演示、演讲、文章等方式输出所读书籍内容,确保基于过程管理的输入-->过程-->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