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要有一种教育情怀,也要有一种教育家的精神。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精进专业,自己的专业不能丢,毕竟以后还要指着这门手艺吃饭呢。
我是带着问题来到这所学校的,试图在这里寻求答案。问题是如何对教育事业保有长期的热情,尤其是在面对起早贪黑的早晚自习时,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时,面对无理取闹的家长时,以及面对可怜的工资条时,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以及晋升空间不大的前景。
体制内生活最大的悲哀就是,让我不那么珍惜时间了,总是盼着日子快快的过去,工作日盼着周末;过完寒假盼五一,过完暑假盼十一,仿佛这些时光不是属于自己的了。回顾以往,我为自己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沾沾自喜而汗颜,也为自己疏于工作、疏离学生而感到羞愧,也因工作和生活掺和不清,对家人颐指气使而自责。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孩子评论说,自己的母亲是教师,他所不能忍受的事情有不停的训斥和说教、自命清高、假斯文、不懂人情世故等。对我而言,成为教师而被自己的孩子讨厌是莫大的悲哀,所以我要知道什么是最坏的,有意识的去规避。(当然我身边大部分老师都是很优秀的,自己的日子井井有条,充满了趣味,把孩子培养的也是很让人喜欢。
不仅要知道最坏的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最好的是什么样的,有一句话说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要知道这个行业里最好是什么样的。
从远的来说,关注教育家们的教育生人生,从人物传记中去学习他们是怎么做的。近的来说,学校的导师们,工作岗位的特级教师、同校的前辈们,以及年龄相仿,有又有想法的同事们。
在学习中,人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远比书本知识来得更直接。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找准目标,从模仿做起。想赚钱就去模仿有钱人的行为,想提高情商就去模仿高情商的人怎么说话,想变漂亮就去模仿漂亮姑娘的妆容和单品,想要成为特级教师就要去模仿他们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习惯。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不要害怕成为谁的影子。有一种最取巧的学习方式,就是做一名精巧的复制者和模仿者,代入导师的角色观,想他们的行为和思维。
在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的著作中提到,学佛之人与其拜菩萨,不妨就直接观想自己就是菩萨,想菩萨在这种环境中会怎么做,这是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
在提高情商的过程中可以用到,因为身边有很多情商高又幽默的人,当我遇到一些问题时会设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同样适用于工作,在了解到教育家们的教育情怀以及处理方式时,在具体情境中要有意识的去思考和行动
我知道再次回到教育行业时,如果我还没有设立一个职业奋斗目标,很快又会陷入职业倦怠,所以对于开头的问题,我迈出的第一步将会是树立目标,砥砺前行。当我偷懒时,也希望有你们能推我一把。
毕竟,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远。
感谢你那么优秀,还愿意看我碎碎念。祝平安喜乐。
遇见你,恨相见太晚,喜相见不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