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ove
苜蓿情
原是牛羊精饲料
亦为农民救命粮
又见紫花默默开
忆起当年苜蓿香
说实在话,我对苜蓿是很有感情的。因为是它让我们这一代人得以裹腹,让我们吃饱了肚子,香甜进入了梦乡。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只有几岁,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哥哥最大,中间是三个姐姐,那时候一家四五个孩子极为普遍。由于挣工分的人少,吃饭的人多,我家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用"无米下锅"来形容那时的状况我觉得都有点高抬我家,因为当时我家根本就沒有米,连锅都是烧漏了又叫锢漏锅的补了好几次的。
夜幕降临,炕上睡着一排孩子,露出一个个小脑袋,一会儿这个说,妈,我饿了。那个也说饿了。妈妈听在耳中,痛在心头。幸好有几个和妈妈要好的婶婶过来,也说孩子在家饿得睡不着,于是,几个人结伴去地里撅苜蓿。
苜蓿是当时牛的精饲料,苜蓿地离村子有五六里地,在农场附近种着好几亩,为的是喂牛时方便割草。夜色深沉,挡不住她们的脚步,好在每天上工下工,路不陌生,不一会儿到了,她们飞快地撅苜蓿,尽量撅稍稍上比较嫩的部分,农场的黄狗似乎听到了这边的动静,朝这边汪汪地叫着,仿佛听到了喂牛的老李和狗说话的声音,她们稍微停顿了一会儿,待黄狗停吠后,又加快了速度,也没有原先那么认真了,装苜蓿的布袋很快鼓了起来,于是她们踏上了归途。
若干年后,有谁还会记得,那个年代母亲们会在晚上远离村庄数里撅苜蓿,只为让儿女们吃饱肚子去睡觉。这对现在的人而言,不亚于天方夜谈。
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裤脚,但她们顾不了那么多。到家后,大孩子还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小孩子已经睡着了。妈妈把苜蓿倒出来,顿时,里面的昆虫们嗡嗡叫着飞向屋子的每个角落,有胆子大的径直扑向煤油灯,这些现象妈妈和孩子们也见怪不怪了。母亲快快的择一下苜蓿,洗洗剁剁,拌上仅有的一点玉米面,放箅子上摊开再放到锅里。锅中早让大孩子添了水,又忙着帮着抱柴,打扫卫生去了,风箱"咚啪、咚啪"地响着,火呼呼地扑向锅底,不一会儿就冒出了气,又烧了二十多分钟,就闻到了苜蓿菜的香味,稍微qu一下,便可出锅了。
孩子们都围到桌子周围,吹着气,开始享用这美味大餐,现在吃拌菜会调上一些蒜辣子水,再就上馍,可在那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是笼里有馍就不会深更半夜去地里撅苜蓿了。吃饱之后,孩子们又一个个返回到了被窝中,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母亲这才舒心地笑了。
多年以后,我还能记得这些,是因为母亲已经老了,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麻利,但我们永远要记得,当年父母在那样坚难的情况下,历尽千辛万苦把我们一个个养大,是多么不易!
在那个年代,像我家一样的生活状况的何止千家万户,我家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母亲们为了让儿女吃饱夜撅苜蓿的精神,值得我们做儿女的崇拜。试想还有谁能像你的母亲一样为了子女去这么做?她们心里装着孩子,孩子就是她的全部。而今,我们这些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母亲们却逐渐变老,苜蓿也已成为城里人的稀罕之物,我们也象当年的母亲一样为子女操劳付出着,什么时候我们会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现在正是时候。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每个母亲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