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为什么有人干活越干越轻松,领导却越来越满意?

来自公众号:办公室赵主任,体制内的小伙伴都在偷偷关注。


有这样一个现象:同一批差不多时间进单位的同事,为什么有人混的如鱼得水,领导赏识同事点赞,人品口碑都极好;有人却四面楚歌,领导打压,同事排挤,在单位处处碰壁?

从我们拍完毕业照,提上行李离开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必须要意识到,我们要单独面对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

学生时代,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学习;工作之后,我们却不能只埋头工作。

我们要有灵活处事的能力,在职场上混的好的人,一般都有以下三个方面能力:

1.能干事

会干事≠埋头工作,而是能抓住工作的本质。

和学生时代比起来,社会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

学生时代的好坏,只有成绩,进入体制后评价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

如果一定要说有标准,那就是领导的评价标准。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们往往不会只会埋头干活,更不会傻傻的什么活都接,每天加班加点的写了一大堆材料,第二天领导看也不看的扔进了碎纸机。

拿我来说,我最讨厌的就是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事情,非要给我写一份材料。两个数据能解释清楚的,给了列了五六点。而工作中,往往有些不会干工作的人,整天在纠结我平常看都懒得看的材料。

看似一丝不苟,实则做事死板。有些材料是程序上必须要有的,但是有了就好谁都不会去看。

聪明人是不会把精力放在连领导都不重视的工作上。

为什么有些人干工作越干越轻松,领导对他却越来越满意?因为他们重视领导重视的工作。

他们工作的重心永远是围绕一把手最关心最在意的工作。比如一把手非常重视宣传工作,那其他琐事他会放一放、拖一拖,甚至推给别人做,干出成绩,你觉得领导会认为他没做的工作是推脱不干活吗?

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单位里这一类人就是干活很少很轻松,领导却认为他很工作量很大重要。因为他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上学那一套老老实实下苦功夫就能出成果的方法,突然就在职场失效了。天天打杂,苦活累活全包了,领导还不待见你,原因就在这里。

2.会社交

学生时代一切以学习为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好恶选择和喜欢的朋友在一起。

如果把这一套带入体制内,可是要吃大亏的。

丘吉尔曾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越是核心权力部门越是如此。

有些处室其乐融融的,因为暂时来说,可能这个处室的政治生态稳定,假如有一天这种稳定一旦被打破,比如要提拔一个副处长,比如有一个出国考察的机会,在利益面前,立马会出现白热化的竞争。

体制内的同事关系是不断的变化的。

曾经是一起进单位同宿舍无话不谈的同事,可能某一天他会成为你最大的竞争者。

曾经你非常厌恶的一个人,可能有一天会成为你的搭档。

体制内混的好的那类人,他们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上班不是来交朋友的,关系是拿来利用的。

所以,只要对他们有利的关系,都可以拿来用,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从不流露对某人的不满,从不背后说人是非。

明明咬牙切齿,依旧笑脸迎人。

明明极度厌恶,依旧热情洋溢。

在单位多年,你看不出他和谁特别好,也看不出和谁不好,仿佛好像和谁都可以。

可能你会觉得做人有必要装的那么累吗?可他年底的奖励,领导的夸奖,同事称赞,关键时刻的提拔,一点都没有落下。

职场高手,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看待人际关系,不是负担,是自己前进的铺路石。

对待同事的评价,他会一笑了之,他明白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客套话,不必当真。

对待背后的指点,他毫不在意,他明白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连人民币都不能,不是有人“视金钱如粪土”吗?

真正的内心强大、气场强大,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因为他们懂得对比成功后能得到的,这些评价无足轻重。名满天下者,必定毁满天下。只要有利,可以去团结任何人。

3.会说话

言语的力量太强大了。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挂六国相印,西汉时期说客陆贾,兵不血刃让南越国举国归降。

说话是零成本却能有巨大收益的一种方式。

能让人心甘情愿的为你办事。

比如你想让新人给你跑腿。

不会说话的人,“小李,你去把一份文件给领导送去。”

会说话的人,“小李啊,这里有份文件你帮我送到王副厅长那里,你刚来,刚好可以去领导面前露露脸,让领导熟悉熟悉你。”

都是使唤人,会说话人会让人心悦诚服的为你服务。

能无形之中化解很多矛盾。

比如部门老同志想把一些工作推给你做。

不会说话的人,“不好意思,我没空”

会说话的人,“没问题,老赵您交办的事我一定做到位。但我这边下午有个会,会务的事情我要安排一下,会后相关的材料要整理出来领导急着要,明天内网上稿子要出来,您也知道,王处对宣传工作特别重视,您要是不急,我这两天事情忙完了再在帮您弄……”

都是拒绝人,会说话的人会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能让下属更加对你死心塌地。

比如年底,你的奖项够多了,想着今年就让给手下的同事吧,也好激励他们干事热情。

不会说话的人,“小王,今年一年辛苦了,这个嘉奖本来是上级给我的,还是让给你吧,明天继续好好干……”

会说话的人,“小王今年一年进步很大,上级领导对我们部门评价非常高,王处说要给我一个嘉奖,我和他说,这哪里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啊,是处室里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比如小王今年工作进步就非常大,各项业绩都非常突出,王处长听了以后也觉得你劳苦功高,也认为今年嘉奖名额应该给你了,来年再接再厉……”

同样是给人好处,不会说话人感觉像施舍,会说话的人让对方对你心悦诚服。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办公室赵主任后话:

说这些,不是让大家不工作,一天到晚研究偷奸耍滑、油腔滑调。而是学会“埋头拉车,抬头看路”。

养成灵活处事、随机应变的能力。

能站在同事的立场、领导的立场思考问题,做一个让领导和同事喜欢的人。

这是一个人最高的情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