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乖过来上课时嘟着嘴杵在门口不进来,一副“别惹我”的样子。阿姨说是因为奶奶外婆都不在家,没人带他所以不开心。
我说:哦,原来是肚子里现在住着个生气小怪兽。(我表示看见了他的感受)
小乖(双手一抱胸):是的!小怪兽很生气!
说完自己走到教室墙边上靠墙坐下,头还转过去贴着墙,离我们远远的,也不看我们。(依然在表示他此刻的情绪有多强,有多不好,越表现越是想要引起关注)
我:嗯,小怪兽现在不想和大家一起。那好吧,那你先在边上坐一会,一会小怪兽走了再过来吧!(表达了允许他有情绪、并提出了期待)
小乖:小怪兽不会走的,气不会没的,气很多很多!(还在证明自己确实很生气,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我:小怪兽这么多气呀!要不要跺跺脚、喷喷火,让气跑掉一点?(引导他动一动,释放情绪)
说完我先跺起脚来,一边跺一边吆喝:“看谁跺得响,谁的气就多?”
其他几个小家伙听见也加入了进来,跟着一起使劲跺起脚来。还比试着谁穿了鞋,谁穿了袜子,声音大还是小。
小乖没有排斥大家的靠近,也跟着跺脚玩了一会。(起码愿意在游戏里融入大家)
上课时间到了,我不能晾着其他孩子,就决定先开始活动,看小乖情况随机应变。
“时间到,上课了”,我招呼其他几个孩子坐好上课。小乖还是坐在边上,没有想要过来的意思。
“上次我们认识了照顾小动物的几种方法,谁还记得?说说要怎么照顾小动物?”我提问。
“要给小动物喂食,要给小动物清洁……”孩子们回答着。
“谁饿了,我来给小动物们喂食了?”我和孩子玩起了模拟游戏,孩子们迫不及待假扮着各种小动物。
“你的生气小怪兽呢,也饿了吗?要不要吃点东西?”我跑去问小乖。
他不回答我,但也没有拒绝我,我做完喂食动作就离开了。
“吃饱了,该洗澡剪毛了”,我又说道,并模仿着给孩子们和小乖洗澡剪毛。这次,他还是没有拒绝,任凭我自顾自在他身上表演。
“好了,现在小动物都舒服了吗?开心了吗?”我接着问。
“开心了!”其他孩子回答。
“嗯,我的小怪兽还不开心。我开心的小怪兽在家里,它在家里吃好吃的,在家洗澡,是开心的。但在这里的小怪兽还是不开心的,他是不会开心的!”(清楚地告诉了我家里小怪兽和教室里小怪兽的不同状态,表达的重点是他有点开心,但还有点不开心,透露着继续求关注的情感需求)
我:哇,你这个小怪兽太厉害了!我的生气小怪兽很生气的时候,头发都会竖起来的。你们的呢?
其他孩子模仿着用手竖起自己的头发,并模仿很生气的样子,小乖仍旧没有动作。
我:“哎呀,小动物生完气发现自己的毛发好乱呀,该整理一下了。”,于是我模仿给孩子剪头发,梳头。然后也让孩子模仿给我剪头发,梳头,大家都模仿得很开心。
这时,只见小乖搬了椅子想要挤进孩子之间,以前总是坐边上的他还硬是要求另一个孩子坐边上,自己坐到了中间来。(也许是看见孩子跟我玩得开心,实在憋不住也想要加入游戏了,而且想要和我继续有更多的互动,以求得到满足)
接下去,活动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了。虽然小乖中间也做出过几次不想参与游戏,说游戏不是自己想要玩的消防员游戏,不好玩,但我拉他一起加入的时候也还是愿意的。可能他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来获取我的更多关注。
从一开始嘟嘴站在门口,到最后他自己愿意加入活动,其实都只是在表达“我不开心,我需要关注,我需要理解和爱”的情感需求。对于小乖这样在幼儿园长期受到忽视和得不到认可的孩子来说,我们的理解和看见是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出来,健康融入社交群体,建立良好心理的重要催化剂。
小乖经常会说,我不敢,我不会,我怕,我不够勇敢……这样自我否定的话,他的行为也表现出退缩,逃避,刻板,消极对抗。这些否定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他不良的成长环境。但我们不必再责备过去,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助他,弥补他。牵起他的小手,温柔地伴着他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