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活着》感受

最近看过不少小说,看过不同时代不同人不同的人生轨迹,看过他们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最终结局。从长远看,人的一生,用余华那种记录者的角度去看,根本无法评论。让我想起以前言大佬给我看的书,晚上卧聊过程中他解释的他天天放荡不羁的原因,就是用的《活着》中的一段话,活着是你自己的事,活着是一种体验,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心情,都不过是一种体验罢了。知道此后,以后干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做,用自己觉得正确正义的方法去做,就像某些小说主角那样,遵从本心而已,无问西东,根本不必在意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活着的体验),当然你活着的体验中同样可以适当增加理解他人一项。为人做事,问心无愧而已。也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许很多事情你也想不明白这样做好与坏,或者也许你为了一些人一些大势放弃违背了自己的心意,还或许你心中某些执念已经成为心魔,说是执念,好坏规定是人定的,不是天定了,只要遵从自己本心,做自己对的是,小说中的主角不同样克服了所谓的“心魔”?因为世俗意义中定义给你的“心魔”并不一定真的在你这里定义也是!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根本不需要去过分思考做某件事的前因后果,影响等等等等。活着本身的意义就在自己手中。余华先生提到《活着》建立于一首歌的感动之上。“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我最为感动的是最后一句,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生活里我们总是抱怨,不停地抱怨,为一点点小事,为一丢丢不开心,为一些些烦恼。然后在这样细细碎碎地抱怨里我们不自知地荒度了一生,也泯灭了我们该有的快乐和美好。没有一句抱怨的话,难能可贵,更贵在经历了一生的苦难。“我们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粟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罢了,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

——外人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

——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言大佬虽然学习时间比很多人少,但是他一旦学习就是非常认真!虽然因此白了头,但他以自己的方式体验了生活,体验了比很多人丰富的生活。所以,人生在世,淡然处之,心之所至,意之所往,从心而已,无问西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