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闺蜜就可以偷改朋友的志愿吗?”
“一句为她好就是真的为她好吗,为她好的结果就是让她跟心仪的学校错过吗?”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内心里藏着10万个为什么,真不知道那位偷改朋友志愿的女生咋想的。
报道说她是当事人的闺蜜,而我更愿意相信她们是情敌。
其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多是以爱之名,实则是情感绑架,就像很多时候父母会苦口婆心的说“”都是为你好”,可正是这些“为我好”让我们错失了很多。
身边有个亲戚的孩子,在省外读书时跟当地一个女孩谈恋爱,毕业后,男孩留在了省外,女孩生活的城市。
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怕他在外面吃亏,铁了心要把他弄回来,先是让他回到了省会城市,依然没有切断这份感情,后来父母又把他弄回老家,他们隔了十万八千里,再见已经很难,父母开始慢慢给他安排相亲,希望能彻底切断感情,开始男孩是拒绝的,可是抵不住父母的苦口婆心,一句“都是为你好”让他不得不去做违背心意的事情,于是男孩女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最终5年的感情败给了现实,男孩和父母都满意的相亲对象结了婚。
我曾经问男孩对父母的决定是不是生气?已经平静下来的他说,其实很抵触,感觉没有守住那份纯真的感情挺失败的,但也理解父母的心意,只是以后不希望自己再被父母牵着走,什么都是设定好的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一个朋友,年轻时候是个浪子,早早被父母送去当兵,临走之前父母为他选了对象,希望能拴住他的心,那不是男孩喜欢的类型,可是那又如何?父母已经做了决定。退伍归来后,男孩去了省外工作,很少回家,他说,从来没有心动的感觉,有的只是责任。10几年过去了,男孩也已经成为2个孩子的爸爸,但最终还是以离婚收场。父母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都是为你好”让两个孙女承担了苦果。
多少人打着爱的名义,其实只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什么没有问过当事人的意愿?
生命只有一次,有时候一旦错过了就是一生。父母与孩子,丈夫与妻子,朋友、闺蜜之间更多的是沟通而不是自作主张,不是一句“为你好或者为我好”就能解决的。
当你再要做一个他人的决定,请先听听对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