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并不算特别的一天,这一天距离2018年倒计时还剩100天,这一天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
参加半程马拉松这件事,一个月前还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因为我很久很久没跑过步了。
今年之前的上一次跑步已经想不起来是多少年之前了。今年因为减脂练马甲线开始跑步,但直到8月份,我跑步的次数也只有个位数,而且每次都只有三公里左右。
最近一年认识了很多爱跑步的人,每天朋友圈里看他们跑步打卡,我心里也挺痒痒。8月19日,我第一次跑到了8公里,圈里有人问我,你是要备战马拉松吗?一句话让我动了心,但还是觉得很遥远,毕竟40多公里和8公里的差距不是靠一时兴起就能跨越的。
虽然内心觉得不可能,但我还是满怀好奇心上网搜索马拉松报名信息,一番兴奋和冲动后,理智脑让我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参加半马。
正好2017年北京女子半程马拉松在9月23日举行,正在接受报名,为了保险起见我咨询了圈内一位资深跑马人士(他参加过十几次马拉松,全马完赛近10场,真牛!)。
他说通常一个人的跑步极限是30公里,以我当时的情况,还有1个月的练习时间,半马完赛问题不会太大。专业人士的认可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所以没有犹豫,备战起来。一个月的时间我经历了最初练习的按部就班,也经历了重感冒之下的被迫停练,还经历了感冒后期的仓促复训,在准备并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出发了。
过程比我想象的困难,特别是在17公里之后,虽然听起来也不过就是4公里多一点,但只有跑过了前面的17公里,才知道腿有多沉、路有多长。不过好在结果超出我的预期,原目标是230,最终215内完赛让我很满意。
此次半马参赛经历除了让我真切体会了过程中的困难与坚持,更我让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一、不设限、勇敢尝试
“不设限”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我们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听到一些励志人的励志事。最有名的就是尼克·胡哲的经历,他写的自传式书就叫《人生不设限》。
但这样一些励志人的经历总是离我们太遥远,而且他们大多本身生理上就有残缺,让大多数普通人觉得并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的人,也许会被感动,但真的回归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时,就像从故事中抽离出来一样,面对未知、面对不确定、面对所谓的不可能,还是会say no。
所以,尽管听过很多次“不设限”,但依然做不到那么勇敢。
其实“不设限”不是说一下子就去做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而是从身边的小未知、小探索开始,迈出“新鲜一小步”就好。
这次参加半马也是很突然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发生和我过去一年的改变密不可分。原来的我也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在自己熟悉的轨道中穿梭,没有意外、更没有惊喜。
但当你的内心对自己是有期许的,你就一定会有不满意、失落、焦虑的情绪。这个时候不妨就通过一些新鲜的小事情开启探索未知之途吧!
我在尝试了参加演讲比赛、发起打卡活动、练硬笔书法、练马甲线、练一字马、参加樊登讲书人活动、线上开课等一系列事情后,一个月前的半马决定其实就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不设限,勇敢尝试,从新鲜的一小步开始!
二、不冲动、科学准备
报名半马,是一次新鲜尝试,但对于这种运动强度很大的项目光准备好热情显然不够,也不理智,所以“科学准备”必不可少。
赛前
8月20日我决定报名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朋友中的一位资深人士,请教一个月备战半马应该如何安排训练量。这里简单分享给还没有尝试过的伙伴。
第一周:从你比较适应的起跑量开始,我建议至少要从一次跑4-5公里开始。隔天跑,一周三跑。
第二周:每次跑量增加到5-6公里,一周四跑,第4次加量到一次8公里。
第三周:每次跑量增加到7-8公里,一周四跑,第4次加量到一次10公里。
第四周:每次跑量增加到9-11公里,一周四跑,第4次加量到一次15公里。
15公里后适量休息,看距离比赛的时间长短,如果还有三、四天,中间可以不跑,如果还有1周,中间可以有一次适应跑,不用很长,5-6公里就好。
主要目的就是让全身渐渐适应跑步的状态和高强度。这里面没有提力量训练,不跑步的日子可以适当做一些下肢力量训练。(这个我没做)
由于第二周结束时我开始重感冒,差不多两个星期没好,所以,我没能严格按照训练计划执行,停跑10天,最长也只跑过11+就去比赛了,事实证明,对现场的困难还是准备不足,后面再说。
作为女生,比赛前的物资购置还是很爽的部分,腰包、能量胶、盐丸、空顶帽,你还可以选择导汗带、护腕、压缩袜、跑步镜、跑步手表等,后面的我都没买,留着全马时再爽歪歪吧!
当天
这此半马我收获的最大比赛经验就是一定要控制好当天赛前的液体摄入量!否则虽然路上有移动厕所,但真的还是不去的好。
能量胶和盐丸的摄入时点和摄入量说明书上很清楚,我不想多说,严格执行就好了,但注意能量胶别一下子都挤进嘴里,真的很黏,少量挤入少量饮水,分2-3口吃完一袋口感会比较好。如果有瓶装水,最好喝瓶装水,用纸杯边跑边喝容易呛到。
由于我之前跑量不够,从17公里开始,明显感觉步伐沉重,跑不动了。赛前我想最后几公里应该会有走的吧,但事实却是一个走的都没有!我怎么好意思停,所以最后就只剩下坚持。不过最后一公里我还是走了两百米。
赛后
冲过终点后,慢跑或走很重要,深呼吸直到渐渐平复。少量多次喝水,可以继续补充能量胶、盐丸,补充能量。
拉伸是必须的,赛方通常会提供拉伸区,有的教练少,不能做到完全的一对一,但会带领大家集体拉伸,不要忽视,一定要跟随。
三、不被动、关注自我
赛前训练中,我就知道,“匀速”对马拉松有多重要。朋友说起步时很容易被现场的氛围带动,跑太快。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开始我控制的还是不错的。但由于我赛前跑量不够,导致对后程的困难估计不足,才会错以为能够以更高的配速坚持全程。一直到16公里,我觉得都还在匀速范围内,快到17公里处时,明显感觉双腿发沉,左脚也开始隐隐作痛(这也是之前训练不足的后果)。
我觉得这一次自己做的最好的就在于节奏,从始至终我始终听着Keep中的节拍音乐。快时步幅大,慢时步幅小,频率一直没变。特别是在最后最艰难的阶段,耳机里的音乐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不管身边飞速超越的有多少人,我一直保持稳定不变的频率,固定的节奏让每一步更像是机械运动,减少了很多意志的消耗。
关注自我还在于该调整的时候要调整,不刻板。像马拉松这样的耐力项目,坚持很重要,但一味地靠意志蛮冲也不可取。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适时调整。
当天开跑后没多久,我就感觉有点隐隐腹痛,担心岔气,所以主动减小步幅,让身体慢慢适应跑步的状态;中间段感觉状态不错,保持稳定的配速;后程发现困难出现,接受自己体力不支的现实,主动降低配速保证能坚持的更久。总之,不因为超越别人而庆幸,不因为被超越而着急,完全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调整。主动调整往往比被动跟随更轻松,也更持久。
尾
有人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参加半马,如果是为了健康,平时跑跑步不就好了嘛。
我想,是因为热爱吧,大概每一个参加马拉松的普通人都是为了这个原因。
不带功利性的目的(只是为了健康,也是一种功利),只是因为热爱,愿意尝试和它相关的一切新鲜挑战,参与即享受!
2018倒计时100天就这样从一场半马开始了,所剩无几的2017,我们该怎么珍惜?
这是我“清生活无涯无压打卡”第七轮打卡报告,余额不足100的2017,我还可以做点什么尝试呢?
欢迎小伙伴在个人资料里加我微信一起讨论:)
我很认真的在做一件事
很慢
但所幸我还没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