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后是中国农村人丰收的季节,这也是农民们最喜爱的季节,去年9月,我回家看望父母和的姥姥时,正赶上家中收获玉米。
记忆中,儿时收获玉米的场景是壮观的,热情的乡里乡亲和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我们家的农田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有15亩地)用手去掰玉米,把掰好的玉米堆成一个个小队垛后,被拾入编织袋中,拾满后用绳子扎紧口被壮汉撂到行驶缓慢的拖拉机车斗中,一车车的玉米就这样被卸载在自家后院的空场地上,黄灿灿的像一座金山一样,晚上后院的照明灯早早被拉开,大人小孩每人拉一把小凳,开始给玉米剥衣,爸妈的手比较巧,他们把玉米的胞衣剥落一大半,剩下的几片胞衣再剥开捋直,和其它一个个玉米编织在一起,编成一条金黄丰满的大长龙,然后被挂在院墙上或是树杈上,点缀成农村一幅丰收美好的画面。而那些拨光的玉米穗则被摊铺在二楼的空场上晾晒,如碰上下雨,要提前用塑料油纸进行遮盖,有时雨水来的突然就会半夜起来进行遮盖,所有玉米进入仓库,大人的心也就踏实下来;上高中时,所有机械化取代了人工收割,玉米收割机出现在田间地头,它们架着五支钢铁臂膀,飞快的把穿着包衣的玉米夹进车斗里,填满后,再把这些玉米直接卸到农用小奔马车中,就这样一车车玉米被丰收到家,晚上大家一起褪玉米胞衣的场景依然是热闹非凡。
现在的玉米收割机更全自动化了,玉米在装车前,胞衣被褪干净,这样拉回家里就可以直接摊铺晾晒或是装网袋晾晒,以往半月的农活到现在只用一两天就全部做完了。
姥姥每次看到家人农忙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赞美现在的社会政策好,人民生活地真得劲啊,她说起她以前的日子真苦啊,一是她小时候那些统治者让女孩裹脚,不裹脚罚,裹脚真疼啊,半夜疼得睡不着啊;二是在姥姥12岁时,她常常和家人及同村的村民被好多赖兵赶来赶去,恐吓威胁或抢他们的家当;三是姥姥的哥哥当时是列车员,有天上班被日军飞机给炸死了;四是有几年田地里闹蝗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五是还有一年夏天下了大“冷蛋儿”,那和鸡蛋一样大,把麦子头都打掉了,她说说哭哭,然后又看着我,笑着说您看现在人民多得劲儿想吃啥有啥。
姥姥是1926年出生,时值国民政府统治期间。每次回家姥姥总是会吐槽万恶的旧社会,赞美新中国。她让我了解到河南农村在旧中国时期悲惨的故事。
国民党军遭日军一路追击,为了阻止日军追击,1938年,国民党政府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迫使日军停止了追击。决堤后形成了覆盖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河南受灾人口的高达千万人。国民政府虽然实行了一系列的善后救助,但因国家贫弱及人为性弊端,灾民受益面十分有限。1942年春夏,河南又遭遇了大旱灾,偏偏祸不单行,夏秋之交,又闹起了蝗灾。
那年河南大旱,但当地驻防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粮草补充依然要由河南省自己解决。长期沉重的赋税和兵役,早已使得河南的民力物力财力都逐渐干涸,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以他们的自私冷漠和腐败、还有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水,旱,蝗,汤(国民党军队汤恩伯部)四种灾难在中原大地上横行肆虐,无数老百姓被饿死,千百万民众为了求生,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姥姥也仅仅因为好运在饥荒年岁里捡了一条命。
弹指百年过去,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早早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更是完全脱贫直奔小康,踏上一条通向光明和丰收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