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个朋友发的微信,说沁县松村是武术之乡,不少人武术高超。突然想起自己就是那个村长大的,然后就回忆童年,还有少年,不知不觉出了一身冷汗:我那时左邻右舍、前门后院都有武功高手啊!赶快伸伸胳膊蹬蹬腿,还好,都在,当年和他们又吵又闹,没有让他们把我身体这些重要的零件卸在村里。
我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经被村里一位姓骈的武术高手强行收为徒弟。那天上体育课,这位也是我体育老师的骈师傅让我们一群孩子在操场上伸胳膊蹬腿,下课的时候就对我和其他几位同学说,从明天开始跟他学武术。我心里有千千万万个不愿意啊,学武术苦啊!我邻居姓胡的同学,跟这个骈老师或者骈师傅学武术半年多了,就再没有时间和我上山追兔子下河摸鱼,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在学校的操场上踢腿蹲腰,我可受不了。但看见骈老师很凶的样子,再摸摸自己的小屁股,只能默认表示同意。
从那一天起,我开始和那位胡同学一样,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在学校的操场上练基本功,每天都要蹲腰练马步两小时,然后才去上课。大约半个月后,每天除了早晨,下午还要增加一个小时的时间练习。一个月后,星期日也不能休息了,所有业余的时间都在骈师傅的指导下练功。我受不了了,我要上山追兔子,我要下河摸鱼,这些活动对我来说比练功重要千万倍。记得当时好像是刚开始学习小洪拳的第一招,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对着骈师傅吼了一声:我不学了。然后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样扬长而去。
沁县松村是武术之乡,我记得小时候经常能看见村里有人耍枪,有人耍刀,有人耍剑,有人耍棍。什么回马枪、迎风刀、冲天棍等等等等,大家在电影电视里看见的招式我小时候在这里常见,应该还有不少江湖上失传的武功招式在这里有人精通,说不定还有人会九阴真经,呵呵。
我一直搞不清为什么这个村子这么多人会武术,直到有一天有个同村的朋友写姓谱,他信誓旦旦对我说,这个村杨姓是代县的杨姓,早年先从代县迁到榆次的后沟一带,后来迁到松村。代县杨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之家,杨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好像明白了松村武术之乡的原因。
这些年也经常回到松村去,习武的人基本上不见了,年轻人在村里呆不住,都跑出去打工,学校的体育老师是外面来的,不会武术。精通武术的还有几位老人,听说偶尔还有一两个在自家院子里练练,但没有徒弟了。那位姓胡的同学在县里工作,住在县城,不知道他收徒弟没有。
每次回去,不见有人磨拳擦掌,不见有人舞刀弄剑,总觉得村里缺了精神,缺了灵魂。
我生长在武术之乡,又姓杨,却不会一招半式,真有点对不起家乡和这个姓氏了。
如果我当年学了武术,在这座城市的某一处,每天早晨就会有一个人在那里或刀或枪、或掌或拳展示功夫,说不定还会展示独孤九剑或降龙十八掌,当然了,我是绝对不会去练葵花宝典的。
当然了,如果我当年学会一招半式,周围那几位个头比我高、力气比我大的朋友就不会在我面前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