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上了读民国情书。曾经想当然的以为,所谓情书,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我爱你,你爱我之类的话,其实不然,不同的人写的情书是不一样的。
徐志摩的情书感情最炽热,读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你会发现,徐志摩除了给陆小曼写情书没别的事。似乎没有陆小曼的世界就不能活。徐志摩的情书能把一个女生的心给融化了。即使不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人,把他的情书给任何一个我们现在的女生,我想都会成为义无反顾的爱上他的理由,这就是徐志摩的魅力。当然,这样的话让男士读起来,未免有些不适应。用马未都先生对徐志摩情书的评价就是一个字“酸”。
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先生的情书就不这样。刚开始读鲁迅先生的《两地书》,你会有些失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乱说一通,基本上很难找出缠绵爱意的语句。除了自己工作的琐事,就是全面许广平如何如何。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鲁迅先生还是比较务实和害羞的。毕竟鲁迅先生谈恋爱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1925年左右,离他去世也就十几年光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他,如果让他说出像徐志摩一样肉麻的话,实在是难为他了。
萧红写给萧军的情书,自然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它表现了另一种没了你就不能活的劲儿。读萧红的情书你会发现,萧红如果搁现在,就是一个典型的宅女。很少出门,不喜欢和生人接触,最大的爱好就是写情书,写小说。生活里的各种小事都跟男朋友提一下。同时又对自己的男朋友关怀备至,嘘寒问暖,无所不用其极。如果单单读她的情书,你会发现,她就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不会让你联想到她也写过《呼兰河传》这样伟大的作品。当然你也不会联想到《黄金时代》里的那个女主角就是她。
朱生豪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他的作品却很牛。几乎翻译了全部莎士比亚的作品。时至今日还被奉为无法超越的经典。据说生活中朱先生不爱说话,有时候似乎也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说。但是,在他写给宋洁茹的信中你会发现,他是另外一个人。语言幽默风趣,偶尔也会对着女友撒娇。腼腆的可爱。
郁达夫作为一代才子,在写情书哄女孩子方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读郁达夫的情书,感觉特别的不靠谱,充满了谎言和欺骗,就感觉三十几岁的大叔欺骗一二十岁的青春少女的芳心。然而,他的招数最终还是奏效了,女孩子终于还是跟了他。郁达夫的爱情来的时候火热,去的时候冰冷,不太像徐志摩那么钟情。
书信作为曾经最为流行的交流方式,随着通讯设备的发展,渐渐退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前些日子还写过一些东西,美其名曰情书,其实就是摘抄了一些比较有名的大家情诗而已。现在已经是键盘侠的时代了。我们写的最多的字莫过于自己的名字,其他的真是捉襟见肘提笔忘字了。记得高中毕业那会儿,买了两大本同学通讯录,分发给自认为还比较要好的同学,他们会在那上面写上自己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对我的印象等等。通讯录的背面往往比较煽情,临别寄语,说了许多过往和对我未来的祝福和期望。这也许是就是我们写的最后的书信吧。后来出现了飞信,加了飞信好友后,就开始聊,比短信相对来说便宜。
后来飞信被腾讯QQ替代,再后来就是微信的天下了。有了微信以后,煲电话粥的也不多了,直接视频或者委婉一点儿视频,最多的还是语音聊天。
之所以怀念写信的那段日子,是因为书信体当你写完之后,对方不是马上就能看到,它需要贴邮票把它寄出去,两边都有所寄托,都渴望对方能够看到并做出反应。一封信写好后一般能到对方手中,已经是一个星期后的事了。如果是家书,一大家子都会围过来听一个人读信,以前网络不发达,好多事你根本就不知道,我们了解远方的窗口基本上就是靠书信了。前些年还有笔友这个称呼,现在也不见人们怎么提起了。
那时候写信还是挺将就的,信纸一般都是特意买的那种彩纸,写完信以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折叠成成心形或者其他各种形状,恭恭敬敬的把它放在信封里,粘贴好信封,最后一道工序是贴邮票写寄信对象,通讯地址等等。
古代通信更为不便,一封信写好寄出去,有时候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才会到对方手中,显得尤为珍贵。我们几乎都喜欢秦观的那首词中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想这也许就是秦观写给某位恋人的书信。杜甫也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争年代,书信更难被寄出去。所以杜甫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虽然书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我已经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