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民主主义班级建设
——读《班主任如何践行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后感
广东省阳东区那龙镇那龙学校 林冬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张春兰的《班主任如何进行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化。一名博士研究生写出如此具有实践意义的学术论文着实让人感佩!据我所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有很多到基地学校调研、学习的机会。唯有长期高密度的投入,才能产出如此这般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温度的文章。
文章首先提出班级建设的价值追求是“民主公民的培养”,进而引出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而这一民主思想投射到教育中,集中表现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三大主张”。文章“通过哲学思辨的方法简要分析班主任如何将之运用到班级建设之中”,使我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有了更深的体悟。
一、创建“生态型”班级,践行“学校即社会”理念
文中提出:“从社会系统建构的宏观视角来建设班级”;“把培养民主公民直接作为班级建设的奋斗目标”;“班主任应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创造师生、生生合作的环境。”读至此,我反思以往所谓的班级建设,只能说是班级管理,仅仅是管理者(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和被管理者(学生)这一单向关系。而这种关系,缺乏生命交叉碰撞的火花,缺乏“学校即社会”的宏观视野,并不满足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成长需求。“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这个时代需要能在多样、变幻的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保持自己追求的人,需要靠这样的新人来创造未来。于是,培养新人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工作者身上。”[]因此,建设“生态型”班级有着急切的必要性。
乡村自然资源无穷无尽:参天大树、野草灌木可以是学生们分组参观、共同探究的对象;阵阵蝉鸣、闪闪萤火可以是主题班会分享交流的美好构成;甚至一片枯叶,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比如,上劳动课,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边给除草一边收集好看的枯叶,然后选择一个美妙的下午,全班同学坐在草地上制作叶脉书签,互赠心意。这就需要乡村班主任做班级生活中的有心人,带领乡村学生不断挖掘自然教育资源,使他们的感官得到充分的体验,构成更多美好的情感。
有效开发乡村自然资源,联通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培养乡村儿童社会公民意识。自假期种菜活动开展以来,班中种菜高手小烨把亲手种出来的菜煮熟,在早餐时间带到教室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当大部分学生种出来的蔬菜都有所收成时,他们想到了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们。于是,他们自主策划了“走进敬老院”活动。孩子们和志愿者家长、教师一起提着大包大包的蔬菜,走进敬老院,送给老人们,并与老人们聊天。老人们鼓励学生们好好读书、考大学,为国家做贡献。学生们倾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那艰苦的岁月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老人们现在孤独的生活也是他们走进敬老院之前无法想象的。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撼动,小璇在她的活动体验中这样写道:“看到老人们孤独地坐在门口,而且有一位爷爷眼睛还是瞎的,我心里好难过!我不希望我的爷爷奶奶也变成这样,我要好好爱我的爷爷奶奶,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活动过后,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一下子长大了,他们学会了感恩,不再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顶嘴了,能主动承担家务活了,他们为孩子的成长激动不已。专家指出,“只有当一个人亲身体验到高尚的道德关系的良好影响,在精神上作出努力以求得进步的时候,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学生们走进敬老院,体验了关怀老人这一高尚道德对自己心灵所带来的良好影响,他们进行了自我教育,改变了以前的错误行为,家长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精神品质的良好发展。如此,建设以“信任”为血脉、促成以“自信”为目标和前提、重建以“关怀”为核心的“生态型”乡村班级,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根基。
二、创建“全纳型”班级,践行“教育即生活”理念
文中指出面向生活的教育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二是教育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三是学校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同等重要”。“当代中国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出能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实现健康、主动发展的人。这样的新人在个体素质方面,除了必须有当代意义上的强健体魄,健体的意识、知识与能力,以及养成终身坚持的健体习惯以外,还必须有强健的魂魄。”[]班级建设,应立足班级日常生活这一微观社会,以“全纳”的教育意识,拓展延伸至家庭、社区以及班级里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时空,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发展。
与深圳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三(4)班开展长期持续的联谊活动,是创建“全纳型”班级的一大体现。2017年11月简单朴素的启动仪式里,我拍录下了孩子们对深圳王老师的感谢与祝福,使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自己对此项的活动重要性。我们共同讨论、策划城乡阅读项目的推进,初步商定了以“午间静读”活动,培养乡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放学后的“灯下‘悅’读”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逢周三将会开展阅读分享会,力求在分享与评价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分享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两地孩子的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三、创建“创新型”班级,践行“从做中学”理念
文章提到,从“从做中学”这一思想出发,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充分满足学生‘做’的愿望,重视班级活动的策划与开展”;“第二,使学生明白‘做’的原因,重视对班级生活的理性总结”;“第三,形成学生立场,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同生长的有机体”。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打破传统的说教或教师绝对权威的模式,与家长通力合作,创建“创新型”班级,使班级孩子“想做”、“敢做”、“会做”。而与深圳对子朋友的书信往来,给了我们践行的契机与动力。
每次收到深圳南山第二实验学校三(4)班对子朋友的来信,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愉悦的笑容。他们的笑以及他们“从做中学”得让推进书信持续来往的深阳两地老师、家长感受到: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寒假前夕,深圳小朋友寄来美术作品,并提议对子朋友根据图画编写故事,更有创意的是:希望能把他们这一对好朋友也编进故事里。
深圳对子朋友大气的作品以及大胆的提议,激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他们利用寒假时间编写出一个个富有灵气的小故事。这使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多了一份乐趣,更多了一份对新学期的期待。
开学第一星期,孩子们把编写的故事交给我。我把这些故事拍下来,通过微信和深圳王老师分享,也和深圳的对子朋友分享。
期间,小斌妈妈也给孩子的对子朋友写了一封信。信里描写了孩子收信的欣喜心情,表达了珍惜这份友谊的期待和美好愿望。
开学第二周,王老师说,三(4)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写信 ,准备寄过来了。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三(2)班的孩子们,他们欢呼雀跃。新的学期,他们充满着期许,还说等收到信,要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和回信一起寄过去。
那天,孩子们看见我抱着纸箱走进来,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了。他们在等待中累积的友谊,日渐深厚。我用手机拍下了孩子们看信的表情,一张张专注可爱的小脸让人感动。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写回信了,他们的快乐,让我都有点“嫉妒”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样的书信来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深圳王老师在出国培训前,已经安排好了推进此项活动的人员,这种“不在场”的牵挂、期待以及坚持、努力,怎可辜负?!我与负责收信的倩菡妈妈沟通良好,有了愉快合作的良好开端。2018年3月16日,我们给深圳对子朋友寄出了新学期的第一封信,开启新的期待、新的美好。而对于这样的书信来往,家长的心声道出了联谊的价值和“创新型”班级的意义。其中一名家长在微信群里写到:“世界那么大,我们因为孩子同在一个班而聚到了一起!孩子也因为老师一双温暖的手把我们的孩子带到另一个交流快乐情感天地。自从深阳联谊的诞生,这群孩子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朝气蓬勃,茁壮成长!校园生活也丰富多彩!一张簿纸,很轻,拿在孩子手中沉甸甸的收获。一封信,写着浓浓的情谊。洋溢孩子的天真笑脸,刻着老师的含莘如苦,感动家长。十年,二十年,再翻开来看,意义更深远!每次孩子收到信,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从书包里拿出手中的信,蹦蹦跳跳、激动地说:‘妈妈,我今天又收到深圳朋友的信了。我读给你听。’孩子拿着信读了又读,读完后,一股劲地说个没完。瞬间我们工作的所有疲惫也被孩子的快乐所融化。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着值得骄傲的朋友,他们收到信后一直在思考,怎样把更好的寄给远方的朋友。”是的,我们相信,每一次寄信、写信的心路历程,一定会成为深阳两地孩子们的记忆亮点。我们愿意携手努力建设“创新型”班级,让这些亮点把夜空装点得更加璀璨!
反复研读《班主任如何践行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一文,结合《“新基础教育”研究史》、《“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索与认识》,并回顾李家成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讲座中提出的班级建设类型,我对践行民主主义班级建设有了更深的体会。感谢作者!感谢李教授!感谢“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