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梁启超在所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极力宣扬民族意识的同时,也让罗芳伯这个被遗弃的天朝臣民逐步走入中国普通民众的视野。
罗芳伯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在东南亚,有很多政治人物和华侨领袖非常崇拜他,有人甚至将他的历史贡献同美国华盛顿相提并论。然而,如此一位人物,却是清朝科举制度的弃儿。
罗芳伯本是广东梅州客家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文武兼修,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不俗的才能。尽管出类拔萃,却在科举考试上屡屡折了跟头。他多次乡试不中,此时已经年过34岁,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对仕途也是彻底死心。35岁那年,他决定下南洋谋求生计。于是,他和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经虎门来到婆罗洲,也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西部的加里曼丹岛。
婆罗洲是一个资源富集地,遍地金矿和钻石。罗芳伯很有经营头脑,他从教书先生起步,很快就组建了自己的“采金公司”,主要开发金矿,带领当地人共同致富。与此同时,罗芳伯积极团结象他一样的“天朝弃民”,建立了“同乡会”,在婆罗洲扎下了根基。当时,婆罗洲岛内有大小采矿公司之间的斗争,外有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入侵,内忧外患极为严重,而这一切并不是当地土族投人所能掌控的。为此,罗芳伯积极联络苏丹和当地土族头人,组织华侨与当地民众,成立军队,击退外来入侵者,取得了东万律的管辖权。1777年,罗芳伯在当地人的拥护下,组织“兰芳公司”,并建立了“兰芳大总制”共和国,首府定在东万律。当地人也称他为“大唐总长”,这个类似于今天国家首脑。当然,比起国家称呼,罗芳伯更喜欢将自己的辖地称为兰芳大总制。
建国不久,罗芳伯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成为清朝藩属国,并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乾隆皇帝对这些天朝弃民是极其鄙夷的,当然也就不会承认这个国家。罗芳伯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直至临终,还念念不忘交代后事,要寻找机会归顺大清。
当然,此时的罗芳伯也想找到清政府这个靠山,毕竟荷兰殖民者对兰芳共和国觊觎已久,并不断派兵侵扰。
尽管兰芳未成为清朝藩属国,但清政府最终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罗芳伯借此机会,虚晃一枪,制造兰芳是清藩属国的假象。当时的清朝,正处盛世,荷兰殖民者侵扰之心暂收。
兰芳求得了暂时的安稳,对内专心搞起了内部建制。“兰芳大总制”上建总厅,下由各级官员辅政,组织地方自治机关,任命华侨及土人头目为各级机关首长和副首长,施行德政。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后来普遍实行的议会制,这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建立的民主政体雏型。兰芳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国之一。
随着清政府的没落,荷兰殖民者对清政府也逐步由惧怕变成蔑视。1886年,这个在异域建立起来的华人小国,遭到荷兰侵略军的生猛攻击,尽管全国民众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武器太差而失败,这个华人国家也在存在了110年之后不幸灭亡。
罗芳伯的个人威望和兰芳共和国的国家建制得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的认可。马来西亚山口洋市市长阿旺·伊斯哈极为欣赏他的施政才能,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常自比罗芳伯,印度尼西亚前总统瓦希德则称,“兰芳大总制”共和体制比美国早10年,论历史贡献,罗芳伯亦不亚于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