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文大约需要3分钟
1. 做不到可能是“我觉得我做不到”
书中写到,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意志力”是真实存在的。对于那些某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他们的“意志力”在其他方面也并没有发生作用。所以,通常的自我认知中“我坚持不了,我做不到”只是一个逃避的借口。(好像在说我...)
那些我们认为有很大“毅力”的人,只是能够合理安排目标和期望。分解实现目标的步骤,明确和记住心中的愿景,用每个小目标的实现来阶段性满足内心的成就感,通过积累一点点的进步,最终取得成功。
没有意志力,可能忘记当初的期盼,也可能没有分解任务妄想一口成胖。
2. 大脑的适应性
本书的作者是2位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斯和罗珀特.普尔 ),他们通过跟踪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发现,成功应聘的人经过几年的工作,脑内海马体增大了。因为伦敦道路复杂,毫无规律,外来人基本无法自己找路。这就要求司机能够在乘客简单的描述,比如相邻2家店销售的货物,将人送达目的地。基本上伦敦司机脑子里不止有城市路线图,还有城市模型。我们脑子里负责负责空间导航和位置记忆的就是海马体。
对盲人的研究则发现,后天失明的人群,脑部能自动用听觉,嗅觉,触觉来补偿视力的缺失。会盲文的正常人与盲人,脑中各部位的发育也不同。这说明大脑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那些领域专家就是把他们脑中的某个部分练出“八块腹肌”。
3.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在一个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在一个优秀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刻意练习强调合理发展的行业,可以明确前进方向和步伐;强调导师,可以合理安排训练和修正错误。就好像在登山,前面已经有人打好台阶,沿着台阶一路向上爬肯定不会错。然后再有个有经验的老师告诉你,哪段路比较难走,哪个坡太陡,哪块有泥石流,这样合理的前进最后肯定能到达山顶。刻意练习还强调计划和目标,每周踢一次足球会快乐,但是成不了运动员。
刻意练习是本书重点,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实际需求,不一定能做到完整的刻意练习。这时可以用刻意练习的3F来帮助我们。
4. 3F原则
Focus,Feedback,Fix it,适用在实现任何目标。专注于每次练习,宁愿缩短每次的练习时间来取得专注,也不要长时间但又心不在焉的练习让自己产生厌恶。及时获得每次练习的反馈,这也要求自己要知道每次练习想解决什么问题。最后是修正错误,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目标,本次练习犯下那些错误,如何进行修正。
我发现自己在学校几年,不如刚工作半年来的进步快。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是作者的,没有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很难将知识技能化为己用。刚毕业进入职场,面临的全是实际问题,对错好坏反馈直接(劈头盖脸骂),错了必须及时修改(改慢了又挨骂),不得不专心,学东西能不快吗。
最后
其实这本书看的我有点头疼,包括写总结也头疼。书中有大量的例子和研究结果来证明通过刻意练习,每个人都能成为专家(聋子比听力,瞎子比视力等除外);也反证了“天才说”,没有人天生就能在某个领域称王称霸,都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它更像一篇论文,所以读完不会觉得很有趣好玩,反而会略微枯燥。然后,本书的核心,杰出源于练习,我不知道吗?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这个道理我不知道吗?“道理你都懂,你不信,我证明给你看”是我读后感。
我想,真正让我头疼是它揭开了我冬天的棉被。我再也不能告诉自己,“宝宝就是笨啊”“宝宝天生意志力差呀”“宝宝只是个普通人啦“等等。令我不能赖床,就只能乖乖起床去锻炼了。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姬十三
哦哦,差点忘了,这本书还强调1万小时理论是不合理的。成为某领域的专家,没办法用准确的时间去界定,应该看方式方法和领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