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电商、VR 视频、VR 直播、VR 医疗…… 仿佛任何一个行业插上 VR 的翅膀,就能迅速飞到风口。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IDC 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到 2020 年全球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市场营收将从当前的 52 亿美元扩张至 1620 亿美元。而国内市场在今年也展示出了强劲的势头,单单从百度指数来看,VR行业爆炸性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这片蓝海,除了巨头频繁布局以外,国内硬件公司也纷纷踏足这一领域,以期待在 VR 大规模商用爆发时分得一杯羹。国内叫得上号的硬件厂商便有近百家,而贴牌厂商更是不计其数。
目前VR 设备的价格从 300 多元到 8000 多元不等,除了索尼、HTC、三星等品牌外,其他不知名品牌的产品如 VR 眼镜、VR 盒子等也穿插其间,一时间仿佛又重现了当初 MTK功能机 刚兴起的时候,公版模具与开源系统极大了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VR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从国内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展会(CES消费电子展、ChinaJoy)来看, 一个以硬件终端为主题,一个以数码娱乐为主题,VR 已经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从现场看到的产品类别来看,VR 分为 VR 头显(+ 主机)、眼镜(+ 手机)、一体机(独立使用)三大类。
从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在高端设备上出现巨头垄断的格局——主机端以索尼的 PSVR 和 HTC 的 Vive 为代表,移动端以谷歌的 Cardboard 和三星的 Gear VR 为代表。在出货量巨大的中低端领域,各个品牌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而且很难说是因为中低端产品太多而引导了用户的购买意向,还是因为用户对低价产品的购买意向导致了这样的市场。
在淘宝上搜索 “VR眼镜” 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用户最常购买的眼镜是百元左右的价位,该价位的VR产品只是参照google Cardboard 开发了一个盒子,而没有针对手机进行软硬件优化,不论从外观设计、细节、体验材质以及舒适度方面都让用户对 VR 的理解变得扭曲。
而真正能够带来较舒适体验的产品价格均在千元以上,而这部分产品仅占了淘宝所有 VR 眼镜销售量的 5% 左右。通过几年前的山寨功能机海的前车之鉴, 我们可以轻易地得出,类似的 VR 山寨产品必将导致行业恶性循环:
一方面廉价劣质产品让 VR 价值难被认可
另一方面,索尼、HTC 等产品又让用户觉得「花这么多钱不值得」。
所以说,虽然国内的VR行业看起来百花齐放、风口正旺,但是只凭市场潜力和制造商的热情,也难掩虚拟现实设备的尴尬处境。从用户接触度来说,离普及还早得很,用户对它的依赖性并不强。对于国内争先恐后的厂商来说,更多是为了赚热钱和快钱。“过把瘾就死”
与此同时, VR 硬件的尴尬场面或多或少的也影响到了 VR 内容的发展,好的内容必须依托好的设备,但是目前占据主体的盒子类 VR 设备完全没法涉及 VR 原生内容,即便是最被看好的游戏行业,由于硬件的支持程度太低,也面临着口碑好不赚钱的尴尬。
尽管 VR 行业在发展初期遇到重重困难,但是并不影响资本的追捧。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应用专题研究报告 2016》显示,2015年VR领域的投资已经比2014年整整翻了7倍,而2016年目前的投资额度已经远超15年全年了,预计到 2020 年,中国 VR 市场规模将超过 550 亿元人民币。
VR 行业作为新兴领域,目前还还无法被垄断和封闭,虚拟现实在硬件、内容、交互、社区互融的合作生态圈正在形成;可以预见, VR 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将在明年都将得到质的提升,内容分发将独立发展,或将成为新的行业入口。正如当初的功能机大战一样,在行业大洗牌之后,才会迎来真正的爆发。
本文作者:Demo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