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是懵懂未开的,是没有边界意识的,小孩子总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不管这东西从哪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慢慢的边界意识增强,有的孩子哪怕长大,到了十几岁,几十岁边界意识仍然是模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知道人一出生其实就处在社会的包围之中,从孩子开始学会说话开始,父母就会教导孩子,这不能拿,那不能吃,什么时间开始睡觉,什么时间开始吃饭,这个人叫阿姨,那个人叫叔叔等等。在孩子有意识能够开始思考问题的时候,以家长为代表的社会就开始逐渐的给孩子灌输各种规则,规范着孩子的行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开始有选择性的倾听外界的声音,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诉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老师讲的,小学生的时候很听话,老师让干啥就干啥,到了中学,一部分孩子就开始不听话了,难管了。难管的孩子,恰恰说明他(她)的独立意识在增强,伸张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在增强,这种学生恰恰值得关注,如果给与适当的机会,他(她)的创新思维,批判质疑能力都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反而更能取得成功。而始终囿于学校家长给予的规则范围内,慢慢的孩子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会弱化,相当一部分孩子会逐渐的走向平庸。
所以老师最大的任务应该是尽最大可能的保持孩子的个性,这种个性不是破坏性的,而是积极向上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保持最大的可能性呢?守住底线,任其自由发展。南明文化有两个目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另一个是做一个自我实现的自由人。这两条不仅仅是针对教师的,同样的也是针对学生的。这是南明教育的目标,这也终将会是每一个教育行业中的人的目标。
做一个自我实现的自由人,这是南明人对南明学生的期许。教育从来就不是短期奏效的活,所以我们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但是在岁月中我们如何让种子更好的发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老师应该更多考虑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教师是引路人。粗暴式的对待和保姆式的辅助都是错误的。在大多数学校中,简单粗暴式的管理是主要的方式。人的思想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人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方式就能解决的。
同样的保姆式的教育会使孩子丧失责任感,丧失主动性,甚至丧失挑战的乐趣。就像很多生活老师帮助孩子收拾宿舍,甚至收拾衣服等。时间一久在很多孩子眼里这就是老师应该做的,如果不加以纠正引导,孩子就容易丧失感恩之心,丧失责任感。
在学习上,我们很多老师同样如此。就如知识点的整理,很多学生理直气壮的要求老师要整理好,完了给他们。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能力何时能建立起来?孩子必须先动起来,先整理,完了老师辅助引导修正,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看到自己的问题在哪,理解记忆才更深刻。
再譬如写作,大多数学生是对写作很抵触的。为什么?我认为根本上是学生的生命体验是非常低的。没有丰富的生命体验,何来妙笔生花?如何才能有丰富的生命体验呢?无非两种途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给你惊异感,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读万卷书,腹有诗书,笔下自流水。至于写作技巧,则是辅助作用。没有前边两者的积淀,文章从何而来?学生没有这种实践或者读书的积累,没有浸润其中的生命的体验,文章必然干巴巴,无滋无味,学生的写作过程必然也是痛苦的过程。
引导学生行万里路,教师不可为。读万卷书,教师可引导。家校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生命体验的空间。这才是上策。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不断的强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培养起来,学生才会健康成长进步。我们的种子才会在岁月的长河中发芽并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