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丁丁的小男孩,挥舞着焰火棒,反反复复背着乘法口诀。
有一条走一趟要六天,跨越南北的铁路线,一位列车员妈妈在这趟列车上工作,好几年春节,只能在工作岗位上思念儿子。
这一次又不能回家过年。列车员的妹妹提议,这次就和丁丁见一面吧。
只有列车停靠的三分钟。
在许多双期盼的眼睛里,列车终于进站了。丁丁挤过接站的人群,好奇别人的玩具小恐龙……别人都是来接亲人回家的,可丁丁来接妈妈吗?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时间还剩下两分钟左右。
小姨总算追上急切的孩子,抱着丁丁,等姐姐忙完手上的工作。
列车员:“你有什么要跟妈妈说的吗?”
丁丁笑了笑,开始背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列车员很是着急:“咱这次不背了,妈妈没时间了,你有什么想跟妈妈说的?”
小姨:“姐,你就让他背吧……”
“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丁丁偶尔背得磕磕绊绊,又坚定地继续用最快的速度背,他知道,时间正一秒一秒流逝,和妈妈的相聚越来越短。
列车员这才想起她对孩子说:“背不会乘法口诀,就不能上这边的小学,就见不到妈妈了。”
孩子努力地,着急地要在这短短的相聚里把书背完,是为了实现一个愿望:“要和妈妈在一起。”
想起片头,孩子认真地背诵九九乘法表的情景,鼻子一酸。
孩子对妈妈的思念,都在这九九乘法表里,再没有其他的话了。
妈妈给孩子一个紧紧的拥抱。隔着玻璃,列车重新启动时,丁丁做到了和妈妈之间的约定,开心地看着妈妈,两人相视而笑。
这是陈可辛导演很火的一则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广告。
三分钟能做什么?看一个广告,发几条语音,翻一页小说,等一趟公交车……而对于团圆,是期盼,是心酸,是不能错过的拥抱。
口诀背完了,对家人的思念,永不终结。
2
快过年了,为了更轻松方便地吃一顿团圆饭,很多人选择在酒店订餐,大饭店的年夜饭预订十分火爆。这让我想起许久以前,看到的一则故事。在大都市当厨师的儿子,又一次不能回家过年,担心父亲会生气,失望,却也只能无奈地在后厨挥汗如雨。
严肃木纳的父亲来到儿子工作的城市,在火车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怅然若失。他拨通了唯一能联系上儿子的号码,却等来电话那头“号码是空号”的语音提示。
父亲站在火车站门口,顿时不知所措。这么大的城市,上哪里找儿子呢?
派出所警员问,有儿子的照片吗?父亲颤颤巍巍取出一张,竟不是全家福,是一张有儿子在里面的集体照。最后,警员帮助父亲联系上了毫不知情的儿子……
父亲没有生气,没有将这一路的曲折说出来,只摸摸儿子的脸:“你怎么又瘦了呢,想吃什么,爸给你做……”
父亲第一次走出大山,亲手种下的粮食,能带的都带上。今夜,是儿子长大后父子俩第一次拥抱。在那个为别人忙着年夜饭的夜晚,一个异乡游子,终于也能品尝到辗转来自家乡的味道。
过年了,还是父亲母亲精心制作的菜肴,从飘着热气的厨房里端出来,最有温度,最有年味。
《论语》中的《里仁》里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差一点,故事中的儿子就“游而无方”,我都不忍心看见,历尽千辛万苦后,带着这么多期待,这么多的关心和爱,满是皱纹的那张脸上,可能会写下伤心,失望。
这种好像失去了世间唯一一条,与孩子有关的连接的心情,完全比不上在等待一只虚拟蛙的明信片,那种焦灼和不安。
是相见的路太曲折,所以才珍惜每一次相聚吗?不是。是因为当我的世界宽广以后,有一种期盼和等待,是有有效期的,而且,你无法确定期限。而这份期待,也经不起岁月蹉跎。
3
每年春节,我们都回婆家过年。
在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
火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汤里滚着地里刚摘的蔬菜青绿新鲜,从镇上买回来的各色肉丸子最抢手,吸饱了的汤汁的粉丝晶莹剔透鲜美弹牙,当然还少不了我们最具特色的白切鸡。大家围着圆桌站着或坐着,隔壁的二姨一家也一起和我们吃,我还是听不太懂方言,却被一种温暖的笑意包裹着,屋檐下的灯有点暗,厨房里的柴烟轻轻升起,燕子已经回巢,一向少吃白切鸡的我,都忍不住多吃几块。
村里不像繁华的都市,黑了的夜没有霓虹,只有星月最亮。我最喜欢抬头看这些调皮的眼睛,穿越了时光和距离抵达眼里的星光,诉说无数年前的宇宙洪荒。客厅的门打开着,对着庭院,我时不时看看晚会,也会和婆婆聊聊家常。寡言的我,在这特别的气氛里,话也不知不觉多说了几句。守岁到十一二点,幸运的话,还能看一场绚烂的烟火。
我很期待每年有这样的团圆饭。有一种温暖,只有走进它,感受它,才能懂得它的珍贵那么让人留恋。
珍惜与家人的每一次团聚吧,放下手机里层出不穷的抢红包游戏,关掉爱不释手的平板电脑,回到那个更迭了好几代的电视机前,用父母最喜欢的方式,陪他们看一场在你看来味同嚼蜡的晚会,跟他们聊聊没有网络信息新奇的家常琐事,内容并不会重要,重要的是这时光。这团聚一次,就少一次的,有父母在身边的温馨时光。
爱家人,就珍惜每一次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