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4日,40余位北京影视界人士在“九华山庄”参加了由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影视产业研讨会”,围绕北京市建设“影视之都”,昌平区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献计献策,并酝酿成立“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影视行业分会”。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代表分别来自编剧、导演、制片、动漫、道具、制景、服装、摄影、后期、投资、发行等影视行业第一线,很多为影视界资深人士。他们围绕昌平区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一、昌平区影视产业具有天时地利方面的优势
北京威利斯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昌平区,专业研制二战军车的影视道具公司。公司根据战争题材影视作品拍摄的需求,秉承尊重历史、再现历史、尊重原创的原则,为影片《集结号》《战狼》等多部影片提供了坦克、吉普车、卡车等道具车辆,是战争题材电影不可或缺的企业。总经理李亚生认为,昌平区气候四季分明、地形地貌多样,非常适合于拍摄影视作品。崔村镇的几条山沟里有数千亩山地,其中一些自然村落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的风貌,按照文旅融合的思路可以建设特色电影文化与特色旅游项目,既符合北京市对昌平的发展定位,又可以促进当地农民致富。
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富明建议,昌平区应该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北京保温瓶厂曾是昌平区的“明星企业”,“鹿牌”保温瓶是国家“驰名商标”,该厂2012年停产后沉淀了丰富的工业文明元素,厂房和设备基本保留原样,已被区文化委确定为昌平区工业遗产。近年来,有100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张富明说,南口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从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二七大罢工”时期党开展的工人运动,到“南口战役”,都在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由于南口地区的特殊位置,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但如果转变观念,将工业遗产转变成文化产业资源,配合北京建设“影视之都”,在南口镇建设一个融合影视拍摄、工业遗产博览为一体的工业遗产特色小镇,不仅保护了历史,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昌平区具有影视产业方面的人才优势,应注重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中心总监哲明,介绍了北京市新媒体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建议昌平区应该高度重视影视人才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设影视产业基地来吸引影视界的人才,进而带动本地区影视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她介绍说,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制定了吸引影视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影视创作、影视拍摄方面提供便利和扶持,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影视产业的巨大潜力,”北京市一些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哲明建议,昌平区应该吸引优秀的影视人才来昌平开设工作室,争取更多的影视作品在昌平拍摄。
君之梦(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昌平的影视企业,公司以昌平为背景拍摄的公益影片《两个孩子的天空》在俄罗斯“第22届萨马拉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电影两个大奖。公司董事长、导演张梦君提出了“昌平借助影视,影视打造昌平”的观点,表示会在2019年再拍几部电影,并在电影中尽可能地展现昌平。导演朱丹则表示,自己曾经拍摄过《南口1937》《温泉世界》两部反映昌平历史和现实的电影,今后还会继续关注昌平题材,争取能够拍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昌平的影片来。朱丹导演透漏,目前他正在准备拍摄一部以十三陵水库建设为主题的电影,向建国70周年献礼。他建议,在昌平注册的电影企业应该联合起来,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多拍摄一些昌平故事,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赢。
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何长虹认为,电影产业靠的是人才与人脉资源,现在很多地方围绕电影产业展开“抢人”大战,而昌平地区居住着大量的文化名人,有多所大学培养影视人才,电影人才可谓是得天独厚。发展电影产业,昌平区既要“抢人”,更要注重“留人”,昌平文创协会将进一步整合昌平区内外的文创资源,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争取让更多的电影人才在昌平有所作为。
三、昌平区影视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整合资源能够实现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参加研讨会的人员中,有长期活跃在影视拍摄一线的导演和制片,他们认为,昌平区的影视产业链相对齐全,从服装、道具到摄影棚、摄影器材、后期制作,许多企业都在行业内占有重要位置。剧组在这里拍戏,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大家表示,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按照《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要求为电影的创作与拍摄提供协调和支持,一定会有更多的剧组选择昌平,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强昌平的文化软实力。
碧桂园九华山庄企划部部长谢育新表示,九华山庄今后的经营方向将进一步向文化产业倾斜。作为昌平区文创协会的理事单位,九华山庄希望与区内外的影视公司、演艺团体、会展企业等文创项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海好影视基地是一家专业从事影视制景的企业,最近承担了《流浪地球》部分场景的制作业务。总经理徐银海表示,影视企业之间可以探索多种合作方式,探讨摄影棚、器材、灯光、服装、道具等影视生产要素与编剧、导演、宣发合作的产业链众筹模式。
四、有计划地推进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丰富昌平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
北影厂美工师张三丰从影经历34年,对电影的场景营造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构建电影拍摄场景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作,电影人对电影艺术应有敬畏之心。电影的场景营造是在重现历史,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利用电影的拍摄场景来宣传旅游,这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之一。很多自然和人文景区,可以通过拍摄电影来注入丰富的文化内容,利用电影场景丰富游客文化体验的内容。如居庸关长城打造边关文化体验、十三陵景区打造明文化体验、南口地区打造老工业体验等等。而这些是电影美术师的“强项”,在地方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影视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威利斯影视李亚生、海好影视徐银海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五、认真研究融媒体发展的规律,通过电影IP来宣传昌平
中影年年(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影视行业分会的发起人之一,董事长郭勇认为,产业品牌化和IP植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近期,该公司制作的三维动漫连续剧《少年歌行》在视频网站上线,受到广泛好评。他认为文化产业要承担宣传任务,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中影年年副总经理苑鹏飞建议,昌平区应做好传媒、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利用影视剧的制作和拍摄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知名度。《少年歌行》已经植入了昌平文创的标识。其他制片和导演也都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在昌平区拍摄的电影中植入昌平的元素,并在宣发过程中推介昌平。
六、推动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昌平区影视产业服务平台
昌平文创协会秘书长何长虹认为,电影产业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工业门类,其生产过程需要编剧、制片、导演、服装、道具、化妆以及大量演职人员的紧密协同配合,每一部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电影产业链上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企业或自然人,经常处于分散状态下。这既是影视产业的特殊性,也是影视产业最主要的痛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采取“电影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建立影视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雷峰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立强表示,电影产业需要一个涵盖剧本创作(作者与观众互动)、影视投资(艺术与资本互动)、摄制(企业与企业互动)、宣发(媒体与观众互动)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互联网手段来解决影视产业的“痛点”问题。他透露雷锋资本正在与昌平文创协会合作,以昌平区为线下起点,建设一个专门针对影视产业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未来是产业互联网时代,雷锋资本将与影视行业加强合作,共同发力做好平台,打造行业标杆,为影视行业赋能。
七、打造昌平区的影视产业园区,建立昌平文创投资基金
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沈时迪介绍了文创协会联合民营资本,建设文创产业园区及文创投资基金的情况。他说,配合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文创协会积极促进利用老旧工业厂区“腾笼换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正在沙河镇按照北京市办法的标准打造“温榆左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联合民营资本投资2亿元设立昌平区文创产业发展基金,对影视、科创等方面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产业孵化。
北京文化产业商会执行秘书长徐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高鹏怀教授受邀参加研讨会,并就北京市文创商会于昌平区文创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问题做了精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