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京华烟云》的第一部。
在这一部的最后一章,让我最有感触的某过于这一段话:
当日有多少女孩儿有梦想而实现不了,有大志而施展不开,有想望而受阻于婚姻,只能把这一切都结于心,后来变现为对儿子的希望!有多少女子想继续求学而不能!有多少想升学而不行!又有多少想嫁一个如意郎君而不得!青春年少之时在女孩儿心目里形成的种种模糊理想恰像还没开放便被摘取或者被狂风吹落的花蕾。
现在,几乎都可以了。几乎越来越少有男孩儿可做而女孩儿不能的,尽管在一些职业上男女的机会还是不平等的;尽管人们的传统观念还存在男人更应该奋斗事业,女人更应该顾家;尽管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差异,男女还是有诸多不同的限制。但这相较于过去,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作为女孩子,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求学,去选择职业,去寻找合意的人生伴侣。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做主了。说得大一点儿,便是人生的路线都在于自己的选择。幸福之余,难度也高。当然,我们可以有机会试错。而且,自己选的路,是对是错,也怪不着旁人了。
另一个很喜欢的段落是木兰的婚礼。婚礼的排场、闹洞房时木兰的智慧,以及和曾家人相处时木兰的得体,都给我留下来极为深刻的印象。读书和见识、性格和思想,都让觉得木兰是极为出类拔萃的。我相信,即使在现今,也是这样。这源于家庭的培养吗?如果是,姚家大哥又该怎么解释?是该归结于姚老爷或姚太太的偏宠不一,还是该总结为儿女们不同的性格差异呢?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差别?我想应该都有吧。
姚老爷开明的教育方式,太太严格的要求,木兰的性格和眼界,决定了她的与众不同。当然个体差异也不可忽视。就像木兰和莫愁,其实所接触的人、看到的事、学的本领是很相似的。可她俩其实也有极大的不同,木兰更像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或者说与我的价值观更契合,所以我总觉得她强于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