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相反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我”与“坏我”,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
“好我”,其实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如果符合这个期待,在父母眼里,我们就是好的;不符合这个期待,我们就是坏的。一个人执着于“好我”时,是执着于用这种方式和他人建立关系。“好我”的对立面,会被一个人视为“坏我”,我们会想办法避免它,因为我们不仅头脑上认为它“坏”,也担心它一旦呈现,关系就会被破坏,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所以在关系中,更容易看到A与-A的存在。
“好我”和“坏我”,A与-A,意味着二元对立。我们越是持有这个二元对立的好坏观,就意味着我们的内心和人性越分裂,我们要警惕极端的分裂。如果分裂太严重,就会出现,我们意识上拼尽全力让自己只处于“好我”这一面,但我们的“坏我”,就容易以极有破坏力的方式出现。
我突然想起电影《美丽心灵》里的天才Nash,
约翰·纳什(JOHN F.NASH)美国人 (1928- ),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21岁就有突出贡献,可在盛名的顶峰,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让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饱受思维与情绪错乱的困扰。往昔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变成了一个衣着怪异、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为一个游荡在普林斯顿校园里的满怀忧伤的幽灵。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且因为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的领奖台。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的明白到关系可以疗愈一切,即使有时候需要还很长的时间,一段良好的关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正如《可爱的你》里面的吕校长,她的出现给五个家庭也带去了希望,与孩子们,家长们构建真诚的,积极无条件关注的关系,那些元田村民们也从一开始的冷嘲热讽变得尤为感动,“坏我”与“好我”在影片的角色里反复出现,于小朋友,于家长,还有村民或是成功人士。
积极地去尝试构建关系并同时接纳自己的好或者坏,才能更好地疗愈我们自己,用生命去感染生命,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