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一篇1600字的文章配个音,比操场上跑3000米还累。一个半小时,喝了四大杯水,跑了两趟卫生间,全程站着录音,最后录制完毕还不是特别满意,但已经累得快趴下。
昨天傍晚,接到江苏职工之家一位编辑的电话,说我的一篇书评录用了。这个公众号是江苏工会做的,每周会推一篇书评,还配上音频。关键是在这个公众号上发文章,稿费也不菲。之前投过几次稿,也录用过几篇文章。自己自娱自乐的文字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还有稿费来,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平时太不求上进,书看得少,书评写得更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好文章去投稿。这次,好不容易卯足了劲写了一篇,投出去没多久,被告知录用,自然是十分开心的事。以前,文章录用等着发出来就可以,他们会找人配音。现在公众号改版了,都是作者自己配音。
当编辑跟我说这事的时候,我欣然应允。关于配音,关于朗诵,也是我的一大兴趣之一。以前都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朗诵比赛。从文稿到编排,全部都是原创。自己朗诵自己写的文章,会特别有感觉。记得我们地方图书馆也有一个这样的公众号,也是每周推一篇美文,还要找人配音,那时我还自告奋勇帮助配过一次音。
遗憾的是从小在乡村小学就读,小学里没有遇到过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所以拼音学得不够好,这直接影响了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很多发音小时候已经形成了习惯,后来要改正很难。记得那会读师范时,总是十分羡慕北方人的普通话说得那么溜,而自己一开口,就很生硬。以至于同学总是说我说的是苏州普通话。
临毕业时,正好普通话全国推广,需要考级。那时学校在省城,率先推开了这项工作。对于师范生来说,二级乙等是最低要求,达不到这个要求,毕业证书都拿不到。那时,一放学,就和同宿舍的姐妹在操场上练习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正音,一句一句朗读,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后来,毕业参加工作,看着这边的老师开始考普通话,我暗自发笑,内心在偷着乐,幸好我们已经考级过关。可是没过两年,政策又有变动,语文老师要求二级甲等,否则职称不能评。无奈,我又开始了重新考普通话的道路。考了两次才过关。
虽然普通话不标准,却还是喜欢朗诵,喜欢配音。特别羡慕电视里的播音员,普通话说得那么标准,还没有一个字打盹的。一到自己朗读才发现,一篇文章,练读好几遍也不能做到一遍录音就过关。中间,总会有个别字发音不准,或者读错回读。比如,今天,可能好久没有朗读的缘故,一个开头,反反复复读了10几遍,都不能很流畅地读完,一到第三句话就打结。后来,在纸上划了停顿号,朗读的时候碰到长句子放慢速度,才勉勉强强读下来。
当然,一篇1600字的文章,要一口气读完,至少需要8分钟,中间还不能读错一个字,不能回读,难度的确太大。为了录制更方便快捷,我把一篇文章分割成三部分,每一部分3分钟左右,最后把三个音频接起来,配上音乐,这样比一口气读完全文要快很多。
尽管分段录制,还是试了20多次,最后才完成。还有办公室明明很安静,不知为什么录制的音频会有杂音。尽管不是很满意,也不想重录了。连续朗读有点累,估计重录还达不到现在这效果,就这样凑活吧。
把三段音频发给以前在WP的一位同事,请他帮忙接起来,配上背景音乐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