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曾是你们口中的点赞狂魔。什么内容也不看,疯狂点赞,看到啥点啥,简直不亦乐乎。
到今天,甚至以后,我再也不要做点赞狂魔了。
1
“你不是看到我今天发的动态了嘛,哎呀,和你说今天这个事真的是balabala,,,”
“啊?什么?”???
“啊?你不是都给我点赞了嘛?你不会没看吧,,,”
啊,有点尴尬。
真的是什么都没看就点了。非常不走心,为了点而点的点,,,
_你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点赞狂魔了吧?
_额,大概就是了。
2
点赞是个很赞的存在,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又觉得内容很赞的时候正是它的妙处所在。
而我很不幸的把点赞发展成了浏览量,连阅读都不算。为此还收获了一群点赞之交,很多只有一面之缘,因为对点赞“长期不懈”的互相支持,慢慢成了对方的“点赞之交”。管你发了什么,我的义务就是给你点赞,过而不点都甚至有了一种负罪感。然后看着自己点赞量的不断增多甚至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看我,一条心情有多少点赞量。虚荣心和膨胀心理的作怪甚至让我把以前点赞量少的动态全部删掉,只留下两条点赞量最高的动态,一条140多,一条220多,说实话虚荣心的作怪使我留了这两条很久。然后我终于意识到我不对劲了。
3
我又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停的删除。
我想在朋友圈里表达我的喜怒哀乐时开始注意现下性,保留一两天就会删除,渐渐开始忽略点赞量,当然也开始正视点赞。和很多点赞之间也都没了互动。开始真正阅读每一条朋友圈,也终于明白每一个的分享的初衷都是想让人阅读而不是为了让人点赞。
认真读后才发现原来她们有这样的渴望和喜悦,这样的悲伤或孤独。那是开始真正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朋友。
尽管朋友圈中的生活多多少少都是光鲜的美好,但文字中的日常是骗不了人的。了解一个人,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他的文字。可能有人会说罗尔,对于罗尔,我看过他的几篇文章,确实是一个父亲心情的表达。罗尔表达没错,错的是利用文字利用情感,当然针对的是罗尔事件,站在的是现在目前媒体所爆信息的角度。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文字与情感被利用成了生财与营销。
说到这里想说另一个人。凤姐。
前几年的时候凤姐因为“高标准征婚条件”作为第一代网红走红,那个时候凤姐成了“丑女丑角”的代名词,与之伴随的是丑还自知。我承认那个时候我也嘲笑过凤姐,甚至觉得不可理喻。在此,我郑重向凤姐道歉。
道歉我的不去了解却急于判断和急于嘲讽,道歉那个时候和所有嘲笑凤姐的人绕成的漫天火焰一起矛头直指凤姐嘲笑她是跳梁小丑。
最近因为关注了凤姐的微信号所以对凤姐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中国成为“丑陋”代名词的她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修脚师,美甲师,找融资,凤凰主笔,天使投资人,美国绿卡。
“病态的社会,必然有病态的人生。”
“我的生命与生活只能属于我自己,而不是大家的”
“关注我的人,不管你是谁,十个人走出来九个人出身条件比我好,起点比我高。希望你们更加珍惜你们的生活,过得比我好。”
她从一片谩骂声中走来,就这么只身一人笑看着整个社会。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是当代鲁迅。
她的三观非常正却一点不激进,经历过的一切全都成了笑看生活的态度。她的观点与建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这个社会。很久前看过和珅与纪晓岚关于“贫民救灾粮”的问题,纪晓岚的智慧更多偏于书本圣人的智慧,说实话我更敬佩和珅的智慧,他的智慧是社会与生活的智慧。我说的是智慧。
凤姐的智慧很多时候我觉得也有“和珅式”的智慧。
分享凤姐的一首诗。
《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
从天空落下的黄沙
与这个世界无关
与滚动的人群无关
清洁工在收拾一个
从树上掉下的橘子
无家可归的橘子
晨光中,一只刺猬招摇过市
4
扯回来。
每一次朋友圈生活的分享是我们希望被大家了解,看到,共享。我的生活,你的生活,因为朋友圈的存在,互相渗透。
现在打开朋友圈我会认真看到每一条能够看到的动态。文章的分享我会点来,书本的推荐有机会就会去看,生活的喜怒我会留意。我想尽一个朋友的义务,我想认真参与你们的生活,我想让你们知道一直有人会认真关注你们。
人生短短3万日,我想认真对待。从一条朋友圈做起,都是要看,不如好好的看,做一个有心的心。
5
我曾经乱点赞到简直到胡闹的程度。管你喜怒哀乐,看到我就要点。
然后终于意识到简直是神经病。人家悲哀点什么赞阿,胡闹啊。
意识到之后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
之前有一个老师逝世,看到缅怀老师的文章便转发到了朋友圈,过了一会就删了。因为收到了很多赞。
这种感觉真的怪怪的,你敬重的人的逝世引来了别人的点赞。。尽管知道很多点赞的人都是老师曾经的学生,都是想要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重与缅怀。可当真的看到点赞被这样用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怪。偏离方向的怪异。
尽管这样的点赞带着祝福的祈祷,但我还是更希望用别的形式表达。
7
我还是希望你点赞。
是用心的点赞。
不要像我一样的流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