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我给妈妈打电话询问她腿的情况,结果她说:不用你管了,我跟你爸爸已经商量好去做微创手术了。
内心感受:生气,委屈。生气的是她说不要我管了,感觉没有受到重视,不听取我的建议(我想让她多找几个专家看看,是否需要手术,因为有的医生说最好是保守治疗,只要保养,问题不大,年纪大了做手术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让关节更加受到损伤)委屈的是她凡事自己做了决定,但是一般事后又会怪我们没有给她建议。
内心需求:我希望她能多听取专家的建议,不要盲目地相信手术一定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调整:1、先肯定她的方法是个办法,再说一下我的建议。
2、如果真的手术的话我希望她能来我的城市比较有名的骨科医院做,这样一来方便我照顾到她,二来医院资质过硬,有保障。
结果:还在考虑中,妈妈可能也是不想给我添麻烦,不想来我这儿做手术。
事件2:由妈妈的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情绪。
内心感受:愧疚,焦虑。由此想到了以后父母的照顾问题,焦虑,担心自己离得远,照顾不周到。愧疚是离得远,有什么事情不能及时赶到。
内心需求:我特别在意父母的身体健康问题,我很需要他们。
调整:1、趁现在就好好努力吧,争取早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再买一套房子安置父母在身边。这需要努力,需要我自己承担一些责任。
2、及时跟父母沟通,正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老是陷在一些情绪的坑里,沟通起来会适得其反。
事件3、早晨儿子起床后只刷了牙,没洗脸。我问他洗脸了没有,他说洗了,但是我一看他眼角还有眼屎,就知道他在骗我。
内心感受:生气。不讲卫生,偷懒。
内心需求、:我希望他自己能打理好自己的事儿,讲卫生是为自己。
调整:1、我拿出小镜子让他照一下自己的样子,他看到眼屎就奔洗手间去洗脸。
2、我为一开始对他的批评道歉,因为我一下子就上堆到了“自理能力差”,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想让她好好讲卫生,再说自己不洗脸,到学校是他自己的事情。妈妈做的是提醒一下,早晨起来已经很忙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再为这些小事儿去争执。
3、起床的事情刚刚安抚好双方的界限和情绪,又来了另一个升级打怪的机会。人生就是这么不断地升级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