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子,看见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做文章吗?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样落得这么个下场。
“不!”我反抗妈妈这么教我!
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
“我们看海去”。
上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城南旧事-我们看海去》,这一篇文章是作者林海音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她和陌生朋友的故事。主人公英子在门前的空场地和朋友玩球,球飞到一处杂草丛生的空场地里,而英子去捡球时在杂草丛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陌生人,之后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她知道了陌生的朋友“偷”了很多的宝贝就藏在草丛中,也知道了陌生朋友为了弟弟漂洋过海去读书,为了家里失明的老母而不得已才偷东西,因此她选择了为朋友保守秘密,而且他们还有一个美好的约定——一起去看海去。英子和陌生的朋友再次相会于学校游艺会之后,一个便衣警察从英子的口中猜到了陌生朋友的藏宝之地,最后朋友被当众人赃俱获了。英子妈妈教育英子长大了写一本警察抓小偷的书,而英子则要写一本《我们看海去》的书。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它讲述的是英子(作者小时候的形象)在老北京城南生活、成长所发生的有趣故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作者的笔端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作者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全书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篇《惠安馆》,讲述的是六岁的英子,没有上学,他时常经过胡同口,看到疯子秀贞,后来她成了英子的一个朋友。疯子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
第二篇《我们看海去》,也就是开头我们讲到的故事。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陌生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为了失明的母亲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便衣警察在英子的“帮助”下找到了线索,警察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朋友,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第三篇《兰姨娘》讲的是,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结果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
第四篇《驴打滚》是说,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林家出事了。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
第五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讲的是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人们常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林海音祖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三岁由日返台,五岁随家人迁居北京。北京是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的居住地,也是她结婚、生儿育女的地方。三十岁她随丈夫才带着孩子回到台湾。虽说林海音在台湾文坛被称为“祖母级人物”、“女中豪杰”,席慕蓉更是评价“她的胸襟和胆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可是林海音是北京的林海音,北京也是林海音的。因为北京养育了她,也成就了她,北京也因她而更多彩,更有魅力。
在《城南旧事》里,我们能领略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城南风光:四合院、老胡同、酸枣面儿、八珍梅、骆驼、驴子等等;我们能在文中找到漂亮的“疯子”秀珍、“厚嘴唇”的“小偷”、时尚的兰姨娘、苦命的奶娘宋妈等各具特色的人物;我们还能感受到一位天真烂漫、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独立特行、爱恨分明的主人公小英子。
从英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童年的精彩,同时更多的是追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值得回忆的人、事、物,有快乐的成长经历,有辛酸的不被理解,有不羁的追风经历,也有惆怅伤感的哭泣。
林海音用《城南旧事》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段动人的时光,都值得被人提及 ,被人记录,因为每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童年的美好与神伤,有人会用童年的美好去抚平成年后的伤痕累累,也会有人会用一生的不懈努力去抚慰童年的伤痛。
惟愿,我们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永远都会恬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