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名字谐音,估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红楼梦》了。贾——假,贾宝玉——假宝玉,贾雨村——假语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等等。其余的也有:甄士隐——真事隐,秦可卿——亲可情。
上个星期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官场现形记》,主调就是嘲讽官场的作者取的谐音名字也都是奔着嘲讽去的,许多名字和其本人的作风十分贴合,让人心有灵犀似的付之一笑。
所以呢,就盘点一下里面比较典型的谐音名字,权为笔记吧。
1• 魏翩仞——>为骗人
2• 魏翘,表字竹冈——>敲竹杠
3• 单舟泉——>善周全
4• 蒋大化——>讲大话
5• 梅飏仁——>没样人
6•卜琼名——>剥穷民
7• 施步彤——>诗(实)不通
8• 萧卣才——>小有才
9• 申守尧——>伸手要
10• 随凤占——>随风站(类于顺风倒)
11• 贾世文——>假斯文
12• 时筱仁——>实小人
13• 胡周——>胡绉
14•萧二多——>小耳朵
15• 贾筱芝——>假孝子
16•区奉人——>趋奉人
17•刁迈彭——>刁卖朋
且就先列这些。
《官场现形记》一共60回,将近65万字,我花了十天看完。整体的感觉是,畅快淋漓,趣味十足,把官场上的巴结逢迎、卖官鬻爵、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仗势欺人、欺下瞒上等等龌龊行为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有些句子简直传神极了。
比如有个叫倪二的,外号泥菩萨,是个拉皮条的,为了生意整天往藩司衙门跑,把通衙门上下全都认识熟了。书里这么描写的:
这倪二先生,有名的烂好人,大家都叫他泥菩萨。他这人专门替人家拉皮条,溜钩子。何藩台在盐道任上,三荷包帐房,一直同他来往。及至署了藩台,买卖更好,进出的多,他来的更比前殷勤。通藩司衙门,上上下下,以及把门的三小子,没一个不认得泥菩萨;就是衙门里的狗,见了他面善,要咬也就不咬了。
最后一句妙得没法说,泥菩萨献殷勤把衙门的狗都混了个脸熟,真是没谁了。
由于我这个看书的记性很差,又懒于精读透了后一一整理,所以这里就挑两个印象比较深的故事,随便谈谈。
一• 要脸……吗?
有个瞿耐庵的老婆瞿太太,巴结一个叫做宝小姐的官太太。宝小姐本是湖北湍制台九姨太的大丫头,她本人和湍制台偶尔也勾搭勾搭,只是没有成事。后来一个巴结湍制台的官员给他送了两个美女,做了他的十一、十二姨太,所以宝丫头就没了机会。于是湍制台免不得冷落宝丫头在一边,心里有愧,同时抬头不见低头见也觉得尴尬,合计了一下就把宝丫头认做干女儿嫁给了一个游击将军,从此称为宝小姐。官场就是个拉关系的,有的为了巴结湍制台却又没有渠道,因此就从宝小姐这里下手。这个瞿太太便是其中之一。瞿太太为了搭上关系,给瞿耐庵弄个好差使,就开始顺着宝小姐戴高帽、拍马屁、献殷勤。有一天,宝小姐照例喝醉,瞿太太照例服侍,谁知宝小姐醉后不知所言,开了句玩笑:我要是有你这么个女儿,我就开心死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宝小姐醒来,瞿太太打扮停当、带着礼物就来拜访了。她是来拜干娘的。要知道,宝小姐横竖不过20岁,瞿太太已经快五十的人了,这么一个拜干娘,连宝小姐都懵了。但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高帽子戴着那叫一个舒服,于是到最后还真就一个敢当干女儿一个敢当干妈。有了干妈干女儿这一层关系,自然亲近不少。顺藤摸上去,瞿太太又去拜访湍制台及其老婆,一口一个干外婆、干外公。搭上了亲戚关系,升官发财紧接着也就来了。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哭笑不得:这也太做得出来了。然而这个故事又很典型:因为脸皮这个东西,有时候一拉就拉下来了。我有一次和一个同姓同辈分但年龄比我大十几岁的哥哥从义乌回家,他那时是我从前乡下读书的小学的校长,他跟我说:学校要什么器材啊经费啊啥的,他整天就跑中心小学校长(管着乡里的所有小学)那里死乞白赖地要,原因是:中心小学校长是本家,跟我们同一个姓氏,有这层关系在这里,这位哥哥就“顺理成章”地找他要这要那。他还说:他(指中心小学校长)不给我谁给我?我们都是一个姓的,不照顾我他照顾谁?反正我就是赖上了你,不耍赖什么都捞不到!我这老脸也没什么丢不丢的,要到了东西就是实实在在的!我那时听了不置一词,内心里多少还是反感这种做法的。不过如今接受了生活的锤打,对这类行为的反感抵触程度竟然有些松动,我自己都有点慌了。当五斗米关系到饿死还是不饿死的抉择时,选择折腰和不折腰都有理由,也可以理解;但是当五斗米并不是非要今晚下锅解燃眉之急的时候,折不折腰就成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气节不气节的,守也好弃也罢,不论选择哪一个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批评者;当有利可图或者并不那么紧迫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气节,恐怕并不会得到多少精神上的支持。然而谁又知道呢,毕竟妥协已经成了习惯。很多时候,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骆驼,而是第一根稻草就让骆驼跪了下来。
二• 两面逢迎,善于周全
有个湖南道台,叫做单舟泉,为人圆滑,既不违逆上司,又不得罪下属,上上下下都对他十分满意。有次机智地提醒抚台弄错了一个事情,众下属都钦佩他做事圆润,这位善周全的道台发表演说,原文抄录如下:
《中庸》上有两句话我还记得,叫做:‘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什么叫‘获上’?就说会巴结,会讨好,不叫上司生气。如果不是这个样子,包你一辈子不会得缺,不能得缺那里来的黎民管呢?这便是‘民不可得而治矣’的注解。
他这个解释要是给儒家大佬听到了,恐怕要提刀上门。
还有一件事。有个外国人打死了一个中国小孩子,这是件外交大案子。当地百姓自然怒不可遏,要把洋人杀了抵命。那会儿洋人的地位非比寻常,一个个都是大爷,惹不得。这事抚台头疼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办。办洋人的杀人罪吧,办不了;让百姓别计较吧,那可是人命重案。这时候单舟泉出了个主意:先去安抚百姓,让百姓知道中国官员是向着自己人的,同时撺掇百姓和外国领事硬争;等到领事见众怒难消不知所措,官员们再出来压服百姓,百姓知道向着自己,也就配合着演戏。这么一顿操作下来,洋人的定罪既能让百姓消气,也能让领事无话可说,两边都搞定,官员们还落个好名声。
单舟泉单道台成了最后的赢家,书中说的是:
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他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像单道台这样做事周全两边都不得罪然后还能捞好处的人,也算是个行家里手的社会人了。单舟泉这样做事圆滑的人自然处处如鱼得水,好处是不会少的。只是有一点:假设每个人都多少有那么一点良心,等到某一天单道台老了,回想起这个案子里的洋人只被判了五年监禁,不知会作何感想。
另外,该国领事跟单道台说过这么一句话:
领事道:“贵国的人口很多,贵国的新学家做起文章来或是演说起来,开口‘四万万同胞’,闭口‘四万万同胞’,打死一个小孩子值得什么,还怕少了百姓吗?”
而单道台的反应是:
单道台一听领事说的话,明明奚落中国,有心还要驳他几句,回心一想:“彼此翻了脸,以后事情倒反难办。我横竖打定主意,两面做个好人。只要他见情于我,我又何苦同他做此空头冤家呢。”
书里还有好几处写到与洋人有关的事,全都把洋大人当作太爷对待,一点都不敢冒犯得罪。我看了也只能无奈苦笑:这什么世道啊。
啊对了,似乎,直到今天,也有许多人面对洋人时会感到……卑微或是什么的,把洋人当作稀罕物。比如有的女性,以“和洋人睡过”当作吹嘘之资本。所以呢,自尊自爱是好东西,而且是有脑子的人才会拥有的好东西。至于没脑子的猪头,想怎么作践自己就怎么作践自己,大家看不过的,当他是畜生就可以了。
再次自陈:由于不是精读,也没有费心劳神地去找书评做参考,因此就写点阅后空谈,聊作记录。
我历来都喜欢反思、揭短、讽刺类的文章,所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这三本书,我读起来都很有感觉,十分钟爱。于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已经完结了三本,剩下的《孽海花》,当初也看了十多章,记不得为何耽搁下来没有读完。
稍微读点书后,我愈加赞同这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句话出自《圣经 旧约 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完整句子为: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英文为:
——Whatever has happened before will happen again. Whatever has been done before will be done again.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作为一个几乎不了解流行语是什么意思的人,现在也可以附上来跟着说一句:人类的本质是复……制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官场也没有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