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拾遗的公号里看到《越优秀的人,越早想明白这七件事》,心里已对蔡垒磊充满了无穷的敬意,立马从京东购买了《认知突围》,还捎带买了一些时下有影响力的书。在我这个学生时代读书过多,但吸收偏少的人来讲,除了消遣的书,很少看一些专业的,对人生规划有益的,提升自我职业素养的书,有也是赶鸭子上架。
但《认知突围》于我却纯属自愿。然而几天看下来,感觉自己收获颇浅,远没有拾遗公号里写得那么让人心动,这也许就是认知上的不足。但其中有一点,自觉还是有收获的。
努力的姿势要正确!
的确,我们每一个不甘沉沦的人都在努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值钱。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已。但正如作者所说:你只不过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因为对自己缺乏长期的规划,很多努力只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并没有多大作用,远远达不到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人是有惰性的,一旦努力一段时间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我们就会懈怠,就会盲目,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努力了: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欺骗。在面对别人的风生水起时,我们会自我解嘲:怪自己那时太懒,好像他一勤快就能改变一切似的。然而现实就这样温水煮青蛙,我们就只能活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果努力的姿势不对,我们宁愿偷偷懒。因为你的努力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那要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努力,作者似乎没有教我们,他只谈了正确努力的三大特点,我是这样理解的:
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努力是为了什么
这里有三个层次:只是想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颓废;为了某个愿望,得以实现后生活水平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了某项事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第一种纯属自娱自乐,是一种浅层次的努力,作为一种生活的调味剂也未尝不可。
第二种就有一定的方向性,需做好规划,三年还是五年,每一个阶段达到什么高度,用什么方法,需什么条件,这些我们都得考虑清楚,你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比如我现在只是公司的一个文职人员,我要三年内做到主管这个职位,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这个职位要有一些什么条件,要具备一些什么能力,要有一些什么人脉,清楚以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想要达成这个愿望应该不会很难。
第三种就有些高大上了。努力了能不能实现也谁也不敢肯定。不光要有规划,还得有贵人相助。但首先我们得做起来,有条不紊地做起来,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功利性相对要弱一些,按既定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我们大多数人做好第二种,就应该算是真正的努力了。作为初三学生来讲,更得对第二种努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初三这一年,我的成绩要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想考入的高中在成绩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要求,抑或是专长上有什么特别条件,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短板是什么,只有这样有针对性地去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超越,才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认知突围,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